成语拼音:qióng xiān rù wēi
成语解释:穷:寻求到尽头;纤:细小。深入探求深奥的学问
成语出处:三国·魏·刘徽《序》:“虽曰九数,其能穷纤入微,探测无方,至于以法相传。”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用于求学
繁体字形:窮縴入微
英文翻译:Poor fiber into micro
穷:1.生活贫困,缺少钱财(跟“富”相对):贫穷。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2.穷尽:无穷无尽。理屈辞穷。日暮途穷。3.用尽;费尽:穷兵黩武。穷目远望。4.彻底(追究):穷究。穷追猛打。5.极为:穷凶极恶。穷奢极侈。6.表示在财力、能力方面不够条件却还勉强去做或本来不应该这样做却还要这样做:穷讲究。穷折腾。穷开心。
纤:[xiān]细小:纤尘。纤微。[qiàn]拉船用的绳子:纤绳。拉纤。
入:1.进去。与“出”相对:入场。入冬。2.参加:入伍。入团。3.合乎;合于:入情入理。4.收入:岁入。5.入声。
微:1.细小;轻微:细微。微风。谨小慎微。相差甚微。2.(某些计量单位的)百万分之一:微米。微安。微法。3.衰落:衰微。4.精深奥妙:微妙。微言大义。5.稍微;略微:微感不适。面色微红。
“穷纤入微”这个成语,你听说过吗?它常被用来形容对事物的观察或研究细致到了极致,连最微小的细节都不放过。比如,一位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反复调整显微镜的焦距,只为看清细胞膜上一个纳米级的结构变化——这种专注到“吹毛求疵”的态度,恰恰是对“穷纤入微”的生动诠释。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追求这种极致的细致?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某位钢琴调音师用三天时间调整一台古董钢琴,旁人觉得他在“浪费时间”,但当琴键落下时流淌出天鹅绒般的音色,所有质疑都化作了掌声。这就是“穷纤入微”的价值——它往往藏在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里,却能带来质的飞跃。
我曾在博物馆见过宋代汝窑瓷器展,那些冰裂纹在灯光下泛着淡淡的天青色。解说员提到,古代匠人需要精准控制窑温到±5℃以内,才能烧制出这种“雨过天青云破处”的釉色。这种对工艺近乎苛刻的追求,放在今天依然让人震撼。这让我想到,“穷纤入微”不仅是方法论,更是一种敬畏心——当我们愿意为细节投入心力时,其实是在向事物的本质致敬。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什么时候该“穷纤入微”,什么时候该“抓大放小”?去年参与产品设计时,团队为按钮的圆角弧度争论了两周。直到项目经理提醒:“用户更在意的是点击后的流畅体验,而不是像素级的完美。”这像一盆冷水让我清醒——细致不等于钻牛角尖,关键要分清主次矛盾。
最近读到建筑师王澍的访谈很受启发。他在设计宁波博物馆时,坚持让工人手工敲打每块旧砖的棱角,这种“笨功夫”让建筑拥有了机器切割无法复制的温度。这让我重新思考: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穷纤入微”或许正是对抗浮躁的一剂良药。就像作家打磨一个句子,茶人控制水温的毫厘之差,这些看似“低效率”的坚持,反而创造了独特的价值。
下次当你面对需要深度处理的任务时,不妨试试“穷纤入微”的视角。比如写年终总结时,把“提升了团队协作”改成“通过每日15分钟站立会议,减少了37%的信息差”;又比如策划活动时,不仅考虑场地布置,连宾客入场时走廊香氛的气味浓度都纳入规划。你会发现,魔鬼真的藏在细节里——但天使也住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