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ì dì shū chú
成语解释: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文博。
成语出处:《宋史·吴时传》:“每于为文,未尝属稿,落笔已成,两学目之曰立地书橱。”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比喻学识渊博的人
繁体字形:立地書橱
英文翻译:have a large stock of information
立:1.站1:立正。肃立。坐立不安。2.使竖立;使物件的上端向上:立竿见影。把梯子立起来。3.直立的:立柜。立轴。立领。4.建立;树立:立功。立志。5.制定;订立:立法。立约。立个字据。6.指君主即位。7.指确定继承地位;确立:立嗣。立皇太子。8.存在;生存:自立。独立。9.立刻:立奏奇效。立候回音。10.姓。
地:[dì]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8.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9.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10.底子:质地。[de]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书:1.写字;记录;书写:书法。大书特书。振笔直书。2.字体:楷书。隶书。3.装订成册的著作:一本书。一部书。一套书。丛书。新书。古书。书店。4.书信:家书。书札。5.文件:证书。保证书。说明书。挑战书。白皮书。6.姓。
橱:放置衣服、物件的家具:衣橱。书橱。碗橱。把碗放在橱儿里。
“立地书橱”这个成语,乍一听像在夸人家里书多到堆成柜子,实际上它形容的是一个人学问扎实、知识渊博。比如,同事老张能把《资治通鉴》里的故事讲得活灵活现,还能结合现代企业管理分析利弊,大伙儿私下都说:“老张真是活生生的立地书橱!”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网络信息这么发达,手机一搜啥都知道,立地书橱还有必要吗?”其实,真正的“立地书橱”不是单纯的知识存储器。比如学生小美背熟了整本历史教材,却能在辩论赛里用王安石变法的逻辑分析垃圾分类政策,这种举一反三的能力,才是这个成语在当代的价值。
另一个有趣的例子来自菜市场——卖菜的王婶虽然只有初中学历,但她熟记三百多种蔬菜的营养价值和食疗搭配,顾客问她“咳嗽吃什么好”,她能脱口而出“白萝卜蜂蜜水,加点梨片效果更佳”。这种扎根生活的知识运用,谁说不是另一种“立地书橱”呢?
值得注意的是,知识储备和实际应用就像咖啡和糖。单纯堆砌知识容易变成掉书袋,就像只喝苦咖啡;但若没有知识打底,空谈创新又像往清水里加糖,总欠点味道。我常觉得,现代社会更需要“移动书橱”:既要有扎实积累,又能带着知识灵活行走四方。
回到成语本身,“立地”二字其实暗藏玄机。它既强调知识的稳固根基,又暗示着不能像真正的书橱那样固定不动。就像邻居家读考古学的博士生,既能对着青铜器纹样引经据典,又能挽起袖子帮村民修复祖传的雕花木椅,这种“活学问”或许才是当代立地书橱的升级版。
知识的价值永远在流动中显现。当我们在电子书和纸质书间自由切换,在搜索引擎与大脑记忆中找到平衡点,或许会重新发现:真正珍贵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我们让这些知识生根发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