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ēng
  • huā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bǐ dǐ shēng huā

成语解释:比喻文章写得生动、出色

成语出处:谢冕《远方的星》:“有的同学则富于想象,笔底生花,具有当诗人的气质。”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指文章写得好

繁体字形:筆底生蘤

英文翻译:Flowers on the bottom of a pen

笔底生花的意思

笔:1.写字画图的用具:毛笔。铅笔。钢笔。粉笔。一支笔。一管笔。2.(写字、画画、作文的)笔法:伏笔。工笔。败笔。曲笔。3.用笔写出:代笔。直笔。亲笔。4.手迹:遗笔。绝笔。5.笔画:笔顺。笔形。6.a)用于款项或跟款项有关的:一笔钱。三笔账。五笔生意。b)用于字的笔画:“大”字有三笔。c)用于书画艺术:写一笔好字。他能画几笔山水画。7.姓。

底:[dǐ]1.最下面的部分:底层。底座。底下(a.下面;b.以后)。海底。底肥。2.末了:年底。月底。到底。3.根基,基础,留作根据:刨根问底。底蕴。底稿。底版。4.图案的基层:白底蓝花的瓶子。5.何,什么:底事伤感。6.古同“”,达到。[de]同“”。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优生优育。生于北京。2.生长: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对):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计:谋生。营生。5.生命:丧生。舍生取义。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龙活虎。8.产生;发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烧:生火。生炉子。10.姓。11.果实没有成熟(跟“熟”相对,下12.—13.同):生柿子。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夹生饭。生吃瓜果要洗净。15.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生石膏。生铁。16.生疏:生人。生字。认生。刚到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强:生凑(勉强凑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数表示感情、感觉的词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医生。20.某些副词的后缀,如“好生、怎生”等。

花:1.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由花瓣、花萼、花托、花蕊组成,有各种颜色,有的长得很艳丽,有香味:一朵花儿。2.可供观赏的植物:花木。花盆儿。花儿匠。种花儿。3.(花儿)形状像花朵的东西:灯花儿。火花。雪花儿。4.烟火的一种,以黑色火药加其他化学物质制成,在夜间燃放,能喷出许多火花,供人观赏:花炮。礼花。放花。5.花纹:白地蓝花儿。这被面花儿太密。6.颜色或种类错杂的:花白。花猫。花花绿绿。7.(眼睛)模糊迷乱:眼花。昏花。8.衣服磨损或要破没破的样子:袖子都磨花了。9.用来迷惑人的;不真实或不真诚的:花招儿。花账。花言巧语。10.姓。11.用;耗费:花费。花钱。花时间。该花的花,该省的省。

成语评论

哎,你说“笔底生花”这词儿听着就挺文艺,但到底啥意思呢?说白了,就是形容文笔好到能“开花”,写出来的东西生动又有画面感。比如有人写春天,能让你闻到花香;写一碗牛肉面,能让你馋得咽口水——这就叫笔底生花嘛!

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小明写作文时,把教室窗外的麻雀打架描述得活灵活现,老师直接批注:“你这字里行间都蹦出羽毛了!”你看,这不就是典型的笔底生花?文字有了生命力,读的人自然能“看见”场景。

可能有人会问:“那这和普通的好文笔有啥区别?”哎,区别可大了!普通好文笔是逻辑通顺、用词准确,但笔底生花得多一层灵气。就像画画,有人能画得像照片,但真正厉害的画家能让画里的花随风摆动。

我自个儿觉着啊,这成语最妙的地方在于它强调“转化力”。你想想看,同样的题材,有人写出来像说明书,有人却能写出交响乐。关键就在于能不能把日常观察的碎片,用想象力“种”成文字花园。

再举个反例:上周我读某品牌广告文案,满篇“高端大气上档次”,结果看完啥也没记住。要是换成笔底生花的写法,可能会说:“这杯咖啡,像裹着羊绒毯的清晨。”你看,是不是立马就有温度了?

说到底,笔底生花不是作家专属技能。哪怕发朋友圈,把“今天好累”改成“骨头像被抽走了弹簧”,也算小试牛刀了。文字这玩意儿啊,多浇点观察力的水,迟早能开出意想不到的花来。

笔底生花的造句

  1. 造句 苏轼笔底生花,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文学遗产。
  2. 造句 像你这样笔底生花的大作家,写一篇散文还不是轻而易举!
  3. 造句 其间纵然笔底生花,却往往情绪大于理智。
  4. 造句 作者文采妙语连珠,笔底生花、出口成章。
  5. 造句 我们3个记者成天跟在大大小小的明星后面,回来就笔底生花,管他什么道听途说、将信将疑,能勾住读者的眼球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