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ián kǒu jié shé
成语解释:结舌:舌头转不动。闭口不说话。形容不敢讲话
成语出处:宋·司马光《乞改求谏诏书札子》:“是诏书始于求谏,而终于拒谏也,臣恐天下之士益箝口结舌,非国家之福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闭口不说
繁体字形:箝口結舌
英文翻译:Clamping tongue
箝:同“钳”。
口:1.嘴。2.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海口。3.特指港口。也特指长城的关口:转口。出口转内销。口外。古北口。4.行业;系统;专业方向:对口支援。文教口。专业不对口。5.容器与外面相通的部位:碗口儿。瓶子口儿。6.指人口:户口。拖家带口。7.指口味:口重。8.破裂的地方:裂口。疮口。9.刀剑等的锋刃:刀卷口了。10.骡、马、驴等的年龄(因可以由牙齿的状况判断):这匹马六岁口。11.量词。用于人,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三口人。一口猪。两口缸。
结:[jié]1.在条状物上打疙瘩或用这种方式制成物品:结绳。结网。结彩。2.条状物打成的疙瘩:打结。活结。死结。蝴蝶结。3.发生某种关系;结合:结仇。结社。结为夫妻。4.凝聚;凝结:结晶。湖面结了一层冰。5.结束;了结:结账。归根结底。你不理他不就结了吗?6.旧时保证负责的字据:保结。具结。7.姓。[jiē]长出(果实或种子):树上结了不少苹果。这种花结子儿不结?。园地里的南瓜、豆荚结得又大又多。
舌:1.像舌头的东西:帽舌。火舌。2.铃或铎中的锤。
你有没有遇到过那种想说又不敢说,话到嘴边却卡住的情况?比如在会议上老板突然点名要你发言,你明明有想法却像被按了暂停键?这时候就能用上「箝口结舌」这个成语了。
举个真实场景:部门例会上,经理突然问小王对项目延期的看法。小王其实早就发现流程漏洞,但担心得罪同事,最后只憋出一句「我没什么意见」。散会后他后悔得直拍大腿——这不就是典型的「箝口结舌」吗?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人会在关键时刻「失声」?其实这不完全是性格问题。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人感受到权威压力或群体压力时,大脑的杏仁核会触发「战或逃」反应,语言中枢反而被抑制。就像我们上台演讲时突然忘词,本质上是同一种生理机制在起作用。
不过换个角度看,暂时的沉默未必是坏事。我见过不少前辈,他们遇到争议话题时选择先倾听,等气氛缓和后再娓娓道来。这种「战略性箝口」反而让他们的观点更容易被接受。关键是要区分「不敢说」和「选择不说」。
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表达渠道变多了,但「箝口结舌」的现象反而更常见。社交媒体的围观压力、职场中的层级观念,甚至家庭聚会时的代际差异,都在悄悄影响着我们的表达勇气。但值得欣慰的是,越来越多人开始学习「安全表达」的技巧,比如用「我观察到…」代替「你错了」,既能传递观点又不引发对抗。
下次当你感觉喉咙发紧、舌头打结时,不妨先深呼吸三次。记住,暂时的语塞就像开车时的临时刹车,是为了更安全地到达目的地。给自己泡杯热茶,把想说的话写在便签纸上,你会发现,那些卡住的想法,其实早就在心里说了千百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