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ū yǒu méi mù
成语解释:粗:大略;眉目:比喻头绪。刚刚有点头绪
成语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77回:“办理粗有眉目,即回京复命去了。”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办事等
繁体字形:麤有眉目
英文翻译:Broad eyebrows
粗:1.(条状物)横剖面大(跟“细”相对,2.(长条形)两长边的距离不十分近:粗线条。粗眉大眼。3.颗粒大:粗沙。4.声音大而低:嗓门儿粗。粗声粗气。5.粗糙(跟“精”相对):粗瓷碗。去粗取精。这个手工活儿太粗了。6.疏忽;不周密:粗疏。粗心大意。7.鲁莽;粗野:粗暴。粗话。粗人。8.略微:粗知一二。粗具规模。
有:[yǒu]1.存在:有关。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备无患。有目共睹。2.表示所属:他有一本书。3.表示发生、出现:有病。情况有变化。4.表示估量或比较:水有一丈多深。5.表示大、多:有学问。6.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有劳。有请。7.无定指,与“某”相近:有一天。8.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有夏。有宋一代。[yòu]古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眉:1.眉毛:浓眉。眉开眼笑。2.指书页上方空白的地方:书眉。眉批。3.姓。
目:1.眼睛:有目共睹。历历在目。2.网眼;孔:八十目筛。一方寸的网上,竟有百目之多。3.看:目为奇迹。4.大项中再分的小项:项目。细目。5.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目,如鸟纲分为雁形目、鸡形目、鹤形目等,松柏纲分为银杏目、松柏目等。目以下为科。6.目录:书目。药目。剧目。7.名称:题目。名目。8.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一个点为一目: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9.姓。
哎哟喂,这“粗有眉目”的成语可有点儿意思!咱先掰扯掰扯啥叫“粗有眉目”?说白了就是事情刚有个大体框架,细节还没完善,但已经能看到方向啦。比如说老王搞新项目,虽然还没具体方案,但已经跟老板汇报过三次框架会,你品,你细品,这不就是典型的“粗有眉目”嘛!
有人可能要问:这跟“初具规模”有啥区别?问得好!咱打个比方啊,就像盖房子,“初具规模”是打完地基开始砌墙了,而“粗有眉目”更像是设计师拿着图纸说“您瞅这户型图还行不?”——哎对喽,这关键就在“可修改空间大”这个特点上。
举个接地气的例子:编辑部小李说要写本悬疑小说,大纲列了七八个嫌疑人,但具体作案手法还没想明白。这时候你问他进展,他准保挠着头说:“害,也就粗有眉目吧!”你品出那个味儿没?既有进展的欣喜,又带着点不确定的忐忑。
要我说啊,这状态最考验人。就像咱做饭,食材都备齐了,锅也热了,但先放葱还是先炒肉还没拿定主意。这时候最需要啥?稳住心态呗!老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可这“粗有眉目”的阶段啊,比开头还磨人。
您猜怎么着?我去年筹备读书会那会儿就经历过这阶段。场地谈了三家,书单列了二十本,可具体怎么分组讨论还没谱。有天突然灵光一闪:哎嘿!搞个主题月不就成了?您看,这就是“粗有眉目”之后的关键突破点,跟打通任督二脉似的。
说到底啊,“粗有眉目”就像春天的树芽儿,看着就让人心生希望。这时候可别急着求全,要像老匠人盘核桃似的,耐着性子慢慢打磨。指不定哪天灵光乍现,整个计划就“哗啦”一下豁然开朗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