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éi
  • qī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éi mù bù qīng

成语解释:眉目:条理。事物条理不清或文章没有条理

成语出处:《人民日报》1951.6.6:“交代不明,眉目不清,也是常见的缺点。”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文章等

繁体字形:眉目不清

英文翻译:Unclear eyebrows and eyes

眉目不清的意思

眉:1.眉毛:浓眉。眉开眼笑。2.指书页上方空白的地方:书眉。眉批。3.姓。

目:1.眼睛:有目共睹。历历在目。2.网眼;孔:八十目筛。一方寸的网上,竟有百目之多。3.看:目为奇迹。4.大项中再分的小项:项目。细目。5.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目,如鸟纲分为雁形目、鸡形目、鹤形目等,松柏纲分为银杏目、松柏目等。目以下为科。6.目录:书目。药目。剧目。7.名称:题目。名目。8.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一个点为一目: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9.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清:1.洁净;清澄。与“浊”相对:清波。2.清楚;明白:分清敌我。说清道理。3.查点:清仓。4.寂静:清幽。5.尽;完;一点不留:清除。6.不贪污:清廉。7.朝代名(1644—1911)。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女真族努尔哈赤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后金政权。1636年其子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明亡,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入关,定都北京,逐步统一全国。1911年(清宣统三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年来的君主制度。

成语评论

眉目不清”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事情或问题缺乏清晰的条理或头绪。比如:“项目初期方案眉目不清,导致团队讨论时频频跑题。”这里既点出了问题的模糊性,也暗示了可能引发的后果。但成语本身是否只能用于负面场景?答案是否定的。

来看一个中性例子:“小说第一章情节眉目不清,反而激发了读者继续探索的兴趣。”这里模糊感成了叙事技巧,说明成语的使用取决于语境。这时候有人会问:如何判断何时该用这个成语?关键在于观察描述对象是否具备“可解但未解”的特质。

从生活场景延伸,比如城市规划:“新区的交通规划图眉目不清,居民们拿着图纸反复比对也找不到公交站位置。”这种具体化的描述比单纯说“设计混乱”更有画面感。值得注意的是,现代信息爆炸时代,“眉目不清”的现象反而更普遍——比如某些App的隐私条款常让人看得云里雾里。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在当代社会的适用性远超古人想象。尤其在沟通场景中,“眉目不清”常成为效率杀手。比如工作会议中,若主持人先说“我们要优化用户体验”,接着却大谈技术参数而不提具体指标,这就属于典型的眉目不清。这时候若有人追问:“优化的具体标准是什么?”往往能瞬间理清思路。

有趣的是,某些艺术创作会刻意追求眉目不清的效果。比如抽象派画作《晨雾中的码头》,朦胧的色块反而比写实风格更能传达氛围。这说明模糊性本身也具有价值,关键在于是否服务于表达目的。当我们评价某件事物“眉目不清”时,本质上是在衡量信息密度与理解成本的平衡度。

最后不妨思考:在这个追求高效表达的时代,偶尔的“眉目不清”是否也能成为缓冲带?就像水墨画的留白技法,适度的不确定性或许能为深度思考创造空间。毕竟,完全清晰的答案有时反会限制可能性。

眉目不清的造句

  1. 造句 老师说我的作文层次混乱,眉目不清。
  2. 造句 这篇文章眉目不清,一团乱麻,让人抓不住要领。
  3. 造句 那小荷一脸惊恐,虽然眉目不清,可是隐约可见与王子进记忆中的小荷并不一样,只听她叫道:“你这疯子,我并不认识你啊,你要怎的?”。
  4. 造句 她的眉毛是拔掉又重画过的,画的角度还俏皮一些,叮是人然的力量却要恢复旧观,弄得她的脸部有点眉目不清。
  5. 造句 王子进见问不出什么眉目,只好继续往前走去,路上又遇到几个仆人,却都是眉目不清,什么都不知道。
  6. 造句 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7. 造句 这间谈话室的光线和甬道一样昏暗,只有一缕不甚清晰的阳光从龙小羽头顶处的一扇高高在上的窗户外投射进来,把背光而坐的龙小羽衬得眉目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