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ěi
  • shì
  • tōng
  • jiā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lěi shì tōng jiā

成语解释:累:接连;通家:世交。世世代代互相交好

成语出处:《续汉书》:“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交往等

繁体字形:累世通家

英文翻译:A family of generations

累世通家的意思

累:[lèi]1.疲乏,过劳:劳累。累乏。2.使疲劳:病刚好,别再累着。[lěi]1.连续,重叠,堆积:累计。累日。累积。累累。日积月累。连篇累牍。2.照原数目多少而递增:累进税。3.连及,连带:累及。牵累。拖累。[léi]1.〔累累〕a.连续成串,如“果实累累”;b.颓丧的样子,如“累累若丧家之犬”。2.〔累赘〕a.多余,不简洁,如“文字累赘”;b.使人感到多余或麻烦的事物,如“负重登高,不胜累赘”(“赘”均读轻声)。

世:1.时代:近世。当世。2.人的一生:一生一世。3.一代传一代的:世医。世交。4.指有世交关系的:世叔。5.一代一代父子相承而形成的辈分:第十五世孙。6.世界;社会:举世无双。公之于世。7.地质年代分期的第四级。如新生代第四纪分成更新世和全新世。

通:[tōng]1.没有堵塞,可以穿过:管子是通的。山洞快要打通了。这个主意行得通。2.用工具戳,使不堵塞:用通条通炉子。3.有路达到:四通八达。火车直通北京。4.连接;相来往:沟通。串通。私通。通商。互通有无。5.传达;使知道:通知。通报。通个电话。6.了解;懂得:通晓。精通业务。粗通文墨。不通人情。他通三国文字。7.指精通某一方面的人:日本通。万事通。8.通顺:文章写得不通。9.普通;一般:通常。通病。通例。通称。10.姓。[tòng]用于动作:打了三通鼓。挨了一通儿说。

家:[jiā]1.“傢”是“家伙”、“家具”、“家什”的“家”的繁体字。2.家庭的住所:回家。这儿就是我的家。我的家在上海。3.借指部队或机关中某个成员工作的处所:我找到营部,刚好营长不在家。4.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具有某种身份的人:农家。渔家。船家。东家。行(háng)家。5.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家。画家。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6.学术流派:儒家。法家。百家争鸣。一家之言。7.指相对各方中的一方:上家。下家。公家。两家下成和棋。8.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的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家父。家兄。9.人工饲养或培植的(跟“野”相对):家畜。家禽。家兔。家鸽。家花。10.姓。[jia]1.后缀。2.用在某些名词后面,表示属于那一类人:女人家。孩子家。姑娘家。学生家。3.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指他的妻子(qī·zi):秋生家。老三家。[jie]用在修饰语后,相当于“地”、“的”,如“整天家、成年家”。

成语评论

提到“累世通家”,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个词有些陌生。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它形容几代人之间持续保持着深厚的交情或密切的往来。比如:“王家和李家是累世通家,从爷爷辈开始就互相扶持,如今两家的孩子依然亲如兄弟。”这种关系超越了时间,像一条无形的纽带,将不同家族紧紧相连。

为什么“累世通家”值得关注?在现代社会,人际关系往往更注重即时利益,而几代人之间持续的情谊显得尤为珍贵。比如某个小镇上,张家的诊所和陈家的书店已经合作了三代,张家医生免费为陈家老人看病,陈家则为张家孩子提供免费借书服务。这种默契不是靠合同约束,而是源于信任和习惯。

这种关系如何维系?观察现实中的案例会发现,核心在于“不把帮助当交易”。河南某村庄的赵家和孙家世代交好,赵家盖房时孙家主动出劳力,孙家办喜事时赵家连夜帮忙张罗。他们从不算计谁付出更多,而是把对方的需求视为自己的责任。这种心态在当代尤其值得借鉴。

有个有趣的发现:累世通家的形成往往需要“关键事件”的触发。比如二十年前刘家帮周家渡过生意危机,后来周家儿子成为刘家女儿的主治医师。这种跨越时空的互助,让两代人都不知不觉继承了这份情谊。这让我联想到,现代人常说的“人脉积累”,其实更需要这种不计较眼前得失的胸怀。

值得注意的是,累世通家并非只存在于乡村。上海弄堂里的吴家和徐家,四代人共享同一个庭院,吴家阿婆教徐家孩子包粽子,徐家爷爷给吴家修了三十年的自行车。城市快节奏的生活中,这样的温情反而成了独特的风景线。它证明:只要有心,深厚的人际联结在任何环境下都能生根发芽。

或许有人会问:在流动性如此强的今天,这种传统关系模式还有意义吗?我的观察是:累世通家传递的不仅是情分,更是一种生存智慧。当突发事件来临时,比如疫情期间,那些世代交好的家庭往往能更快获得生活物资支援或心理慰藉。这种隐形的社会支持系统,恰恰是现代人需要的安全感来源。

最后想说的是,我们不必强求复制这种模式,但可以从中汲取养分。试着把每次善意传递得更远些,也许五十年后,我们的子孙会惊讶地发现:原来那些看似普通的互助,早已编织成温暖的故事网络。这正是“累世通家”这个词最动人的地方——它让平凡的日子有了传承的温度。

"累世通家"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