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ióng nián lěi shì
成语解释:形容时间长久。
成语出处:《荀子 荣辱》:“然而穷年累世,不知不足,是人之情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时间久远
繁体字形:窮年纍丗
英文翻译:spend months and years
穷:1.生活贫困,缺少钱财(跟“富”相对):贫穷。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2.穷尽:无穷无尽。理屈辞穷。日暮途穷。3.用尽;费尽:穷兵黩武。穷目远望。4.彻底(追究):穷究。穷追猛打。5.极为:穷凶极恶。穷奢极侈。6.表示在财力、能力方面不够条件却还勉强去做或本来不应该这样做却还要这样做:穷讲究。穷折腾。穷开心。
年:1.时间的单位,公历1年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平年365日,闰年366日,每4年有1个闰年:今年。去年。2.用于计算年数:三年五载。在广州住了两年。3.每年的:年会。年鉴。年产量。4.岁数:年纪。年龄。忘年交。益寿延年。5.一生中按年龄划分的阶段:童年。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6.时期;时代:近年。明朝末年。7.一年中庄稼的收成:年成。年景。丰年。歉年。8.年节:新年。过年。给大家拜年。9.有关年节的(用品):年糕。年货。年画。10.姓。
累:[lèi]1.疲乏,过劳:劳累。累乏。2.使疲劳:病刚好,别再累着。[lěi]1.连续,重叠,堆积:累计。累日。累积。累累。日积月累。连篇累牍。2.照原数目多少而递增:累进税。3.连及,连带:累及。牵累。拖累。[léi]1.〔累累〕a.连续成串,如“果实累累”;b.颓丧的样子,如“累累若丧家之犬”。2.〔累赘〕a.多余,不简洁,如“文字累赘”;b.使人感到多余或麻烦的事物,如“负重登高,不胜累赘”(“赘”均读轻声)。
世:1.时代:近世。当世。2.人的一生:一生一世。3.一代传一代的:世医。世交。4.指有世交关系的:世叔。5.一代一代父子相承而形成的辈分:第十五世孙。6.世界;社会:举世无双。公之于世。7.地质年代分期的第四级。如新生代第四纪分成更新世和全新世。
“穷年累世”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古雅,但拆开看其实挺直白的——“穷年”指整年,“累世”指连续几代人,组合起来就是形容时间跨度极长。比如描述某家族代代守护古宅,可以说:“这座老宅院里的雕花门窗,穷年累世地见证着王家的悲欢离合。”这种表达方式是不是比单纯说“很多年”更有画面感?
问:为什么现代人说话很少用这类成语?其实成语自带文化基因,像“穷年累世”这种时间量词,特别适合用在需要营造历史厚重感的场景。比如博物馆介绍青铜器:“这些铜锈斑驳的礼器,穷年累世地沉默着,却比任何文字都更真实地讲述着商周文明。”既点明时间跨度,又赋予展品人格化魅力。
最近看考古纪录片时注意到个有趣现象:当镜头扫过千年古墓的壁画,解说词用“穷年累世的色彩依然鲜亮”时,弹幕立刻飘过“这成语用得高级”。可见在特定语境中,传统成语仍能精准击中现代人的表达需求。不过要注意使用场景——跟朋友约饭迟到说“让你穷年累世地等”就有点滑稽了。
问:这个成语只能用在宏大叙事里吗?未必。我曾用这个词描写过外婆的泡菜坛子:“粗陶坛沿的水封穷年累世地循环着,封存的不只是酸爽滋味,更是流淌在时光里的生存智慧。”这种日常物件与岁月沉淀的结合,反而能制造出独特的张力。关键是要找到时间积累与事物特质的契合点。
有个观察挺有意思:电子时代的信息碎片化,反而让这类承载时间重量的成语焕发新生。当我们在社交媒体刷到“这座灯塔穷年累世地指引归航”的文案时,那种瞬间的时空穿越感,恰恰是快餐式表达难以替代的。语言就像琥珀,既封存着古人的智慧,也等待着今人的新解。
最后分享个冷知识:汉代典籍里的“穷年累世”原指农人终年劳作,后来才演变成现在的时间量词。这种词义流变本身就像语言的年轮,记录着文明演进的轨迹。下次使用时不妨想想,你正在参与的,或许就是千年语言史中的某个鲜活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