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hǒng
  • jué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nà lǚ zhǒng jué

成语解释:纳:穿;履:鞋;踵:脚后跟;决:破裂。提上鞋,鞋的脚后跟处却破裂。形容处境困难。

成语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原宪]楮冠黎杖而应门,正冠则缨绝,振襟则肘见,纳履则踵决。”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定语;指生活贫困

繁体字形:納履踵决

英文翻译:down at - heel

纳履踵决的意思

纳:1.收进来;放进来:出纳。闭门不纳。2.接受:纳降。采纳。3.享受:纳凉。4.放进去:纳入正轨。5.交付(捐税、公粮等):纳税。纳粮。6.姓。7.缝纫方法,在鞋底、袜底等上面密密地缝,使它结实耐磨:纳鞋底子。

履:1.鞋:衣履。革履。削足适履。2.踩;走:履险如夷。如履薄冰。3.脚步:步履。4.履行:履约。

踵:1.脚后跟:接踵而至。2.在后面跟着;追随:踵其后。3.到:踵门相告。

决:1.水冲破堤岸;开口子:决口。2.确定;拿定主意:表决。犹豫不决。3.确定最后胜负:决赛。决出前三名。4.副词。一定:决不后退。5.处(chǔ)死:枪决。处决。

成语评论

纳履踵决”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复杂,但其实背后是一个挺有意思的场景。咱们先举个例子:小明周末既答应了帮朋友搬家,又答应了陪家人去医院检查。结果两边时间撞车,他急得直挠头——这不就是典型的“纳履踵决”吗?

什么是“纳履踵决”的核心意思?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提鞋时鞋跟开裂”,用来比喻做事顾此失彼,左右为难。就像你同时抓住两只兔子,结果可能一只都抓不住。重点在于资源有限时难以兼顾的矛盾状态。

举个职场例子更直观:市场部的李姐要同时负责新品发布会和季度总结报告。当她熬夜改PPT时,供应商的电话不断进来;刚敲定场地布置方案,老板又催着要数据报表。这种两头烧的焦灼感,把成语描绘的窘境展现得淋漓尽致。

生活中哪些场景容易“纳履踵决”?辅导孩子作业时接到工作电话,旅行计划遇上突发加班,甚至是做饭时锅铲和门铃同时作响。这些现代生活的“多线程崩溃现场”,本质上都是资源分配跟不上需求变化的现实写照。

我个人觉得,这个成语特别适合提醒咱们做优先级排序。就像电脑同时运行太多程序会卡顿,人也要学会给任务标注“紧急”和“重要”的标签。有时候主动放弃次要选项,反而能让主要目标完成得更漂亮。

有趣的是,这种困境也可能催生创意解决方案。比如前年邻居王叔遇到类似情况:他家的狗要生产,偏巧那天还是女儿中考。最后他灵机一动,把待产箱搬到考场附近的宠物医院,既没耽误陪考又顾上了毛孩子。

面对“纳履踵决”的处境,关键不在于追求完美解决,而在于培养灵活应变的心态。就像玩抛接球游戏,暂时让某个球在空中多飞会儿,给自己留出调整节奏的空间。毕竟生活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题,中间存在大量灰度地带值得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