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ué shǎo fēn gān
成语解释:好吃的东西让给人家,不多的东西与人共享。形容自己刻苦,待人优厚。
成语出处:《孝经援神契》:“母之于子也,鞠养殷勤,推燥央湿,绝少分甘。”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
繁体字形:絶少分甘
英文翻译:There's no shortage
绝:1.断:隔绝。络绎不绝。2.穷尽;净尽;没有出路的:绝望。弹尽粮绝。绝境。3.副词。1.极:绝大多数。绝妙。2.全然;绝对:绝无其事。4.独一无二的:绝技。5.气息中止;死亡:气绝。悲痛欲绝。6.绝句:七绝。
少:[shǎo]1.数量小(跟“多”相对):少量。少见多怪。2.不够原有或应有的数目;缺少(跟“多”相对):账算错了,少一块钱。全体同学都来了,一个没少。3.丢;遗失:屋里少了东西。4.亏欠:少人家的钱都还清了。5.暂时;稍微:少候。少待。[shào]1.年纪轻(跟“老”相对):少年。少女。老少。青春年少。2.少爷:恶少。阔少。3.姓。
分:[fēn]1.区划开:分开。划分。分野(划分的范围)。分界。分明。条分缕析。分解。2.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分发。分忧。分心劳神。3.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分会。分行(háng)。4.散,离:分裂。分离。分别。分崩离析。分门别类。5.辨别:区分。分析。6.区划而成的部分:二分之一。7.一半:人生百年,昼夜各分。春分。秋分。[fèn]1.名位、职责、权利的限度:分所当然。身分。分内。恰如其分。安分守己。2.构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质或因素:成分。天分(天资)。情分(情谊)。3.料想:“自分已死久矣”。4.同“份”,属于一定的阶层、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知识分子。
甘:1.甜。与“苦”相对:甘泉。同甘共苦。2.自愿;乐意:俯首甘为孺子牛。不甘落后。3.甘肃的简称。
“绝少分甘”这个成语,你听过吗?乍一听可能有点陌生,其实它源自《史记·李将军列传》,原意是指把甘美的食物让给别人,自己只拿很少的部分,用来形容人克己待人、不贪图享受的品质。但为什么现在很少有人用这个成语?或许和现代生活中“分享”的场景变化有关。
举个例子:公司团建时,同事小王主动把最后一盒小龙虾让给加班的同事,自己啃着馒头继续工作。这种场景算不算“绝少分甘”?虽然没人会直接说出这个成语,但行为本身和成语精神完全契合——优先满足他人需求,自己甘愿退让。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讲究自我价值实现,这种牺牲式美德还值得提倡吗?”其实关键在于平衡。就像露营时分配帐篷,既要确保体弱者有遮蔽,也要保证自己保留基本生存物资。真正的“绝少分甘”不是盲目牺牲,而是在能力范围内展现善意。我曾见过早餐铺老板每天留出十个包子送给环卫工,这种可持续的善意比“掏空自己帮助他人”更有生命力。
语言随着时代演变,很多成语逐渐淡出日常对话。但“绝少分甘”背后的利他思维始终存在。下次遇到需要分配资源的情况时,不妨想想:能否在保证自身需求的前提下,给他人多留一份温暖?这种微小的选择,或许就是古老智慧在现代社会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