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hǒng
  • ér
  • zhì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ì zhǒng ér zhì

成语解释:踵:脚后跟;接踵:足跟相接;至:到,来。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

成语出处:《晋书·段灼传》:“由是四方雄俊继踵而至,故能世为强国,吞灭诸侯,奄有天下。”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繼踵而至

英文翻译:Followed by

继踵而至的意思

继:1.继续;接续:继任。相继。中继线。前赴后继。2.继而:初感头晕,继又吐泻。3.姓。

踵:1.脚后跟:接踵而至。2.在后面跟着;追随:踵其后。3.到:踵门相告。

而: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而来。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因公而死。视情况而定。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5.姓。

至:1.到:至今。自始至终。至死不屈。2.至于:甚至。3.极;最:至为感谢。你要早来,至迟下星期内一定赶到。

成语评论

继踵而至”这个成语到底啥意思?咱们拆开看,“继踵”就是脚后跟挨着脚后跟,形容人一个接一个;“而至”就是到来。合起来就是“接连不断地到来”。比如最近公司接了个大项目,客户需求、技术难题、团队会议简直像商量好了一样,天天“继踵而至”,搞得大家忙得团团转。

这个成语用在哪儿最合适?想象下网红奶茶店开业那天,试喝活动刚推出五分钟,尝鲜的客人就排起了长龙。刚接待完拿铁爱好者,抹茶控又涌了进来,接着是拍照打卡的年轻人…这种持续不断的热闹场景,用“继踵而至”来形容再贴切不过。

有人问:这跟“接二连三”有啥区别?举个真实案例体会下:去年台风季,沿海城市先是收到暴雨预警,接着是交通管制通知,随后社区开始组织防汛工作,最后志愿者招募令也来了。这种环环相扣的连续性事件,用“继踵而至”比“接二连三”更能体现事件的紧迫感和连锁反应。

个人觉得这个成语特别适合形容现代生活的节奏。就像我们刷短视频时,刚看完萌宠视频,美食教程就跳出来,紧接着又是旅游vlog,信息流永远在“继踵而至”。这种持续不断的输入状态,既让人目不暇接,也考验着我们的信息筛选能力。

有个有趣的发现:观察早高峰的地铁站,乘客们刷卡进站的场景简直就是“继踵而至”的真人版演示。闸机“嘀嘀”声此起彼伏,上班族们步履匆匆却又井然有序,这个画面生动诠释了成语中“连续而不混乱”的精髓。

值得思考的是,在机会与挑战都容易“继踵而至”的时代,我们该如何保持清醒?或许可以学学冲浪者——当浪头接连打来时,既要把握住迎面而来的机遇,也要留意后续的潜在风险,在连续的变化中找到自己的平衡点。

继踵而至的造句

  1. 造句 大规模的城镇建设还没起步,问题却继踵而至,其中最大的问题是资金。
  2. 造句 不过片刻,新的问题又继踵而至,难道自己受了伤了,是谁干的?记忆中,江雨凡只记得自己坐着人力车来到了一条废弃的小巷,被一伙人围住要钱。
  3. 造句 虽然心里的阴云正逐渐散去,但烦恼仍然继踵而至。
  4. 造句 这样的事但凡有人得益,自然其他的商人也慢慢继踵而至,原本萧条多年的月后巷渐渐也热闹了起来。
  5. 造句 银龙惨叫和反击继踵而至,利爪撕开了红龙仅存的右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