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hǒng
  • jiē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ì zhǒng jiē wǔ

成语解释:踵:脚后跟;武:足迹。脚后跟接脚后跟,足迹挨足迹。形容人数众多而拥挤不堪或接连不断

成语出处:明·归有光《送张子忠之任南昌序》:“士大夫登朝著与其居于乡者,继踵接武。”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人多

繁体字形:继踵接武

英文翻译:Follow one's heels

继踵接武的意思

继:1.继续;接续:继任。相继。中继线。前赴后继。2.继而:初感头晕,继又吐泻。3.姓。

踵:1.脚后跟:接踵而至。2.在后面跟着;追随:踵其后。3.到:踵门相告。

接:1.靠近;接触:邻接。接近。交头接耳。2.连接;使连接:接电线。接纱头。这一句跟上一句接不上。3.托住;承受:接球。书掉下来了,赶快用手接住。4.接受:接见。接待。接电话。接到来信。5.迎接:到车站接人。6.接替:接任。谁接你的班?7.姓。

武:1.关于军事的(跟“文”相对):武器。武装。武力。2.关于技击的:武术。武艺。3.勇猛;猛烈:英武。威武。武火。4.姓。5.半步,泛指脚步:继武。踵武。见〖步武〗。

成语评论

继踵接武”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它描述的场景其实特别常见。比如早高峰地铁站里,大家排着队刷卡进站,一个紧跟着一个,生怕被落下——这不就是“后面人的脚尖贴着前面人的脚跟”吗?类似的场景还能用在团队合作上。比如公司里有个紧急项目,大家轮班赶进度,前一组的同事刚下班,后一组立刻顶上,这种无缝衔接的状态也能用“继踵接武”来形容。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和‘前仆后继’有啥区别?”仔细想想,两者虽然都表示连续不断,但情绪色彩不同。“前仆后继”带点悲壮感,比如战士冲锋陷阵;而“继踵接武”更偏中性,可以描述日常中积极的连续性动作。比如社区志愿者挨家挨户宣传垃圾分类,一户接一户敲门讲解,这时候说“志愿者们继踵接武地推进工作”就很贴切。

我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现代职场中的“继踵接武”正在被科技改变。以前徒弟必须跟在师傅身后学手艺,现在通过云端文档和录屏教程,知识传递同样能实现“接武”效果。上周我们部门新人培训时,老员工把操作流程录成视频,新人照着视频一步步学,既保持了工作连续性,又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

再举个反常识的例子——这个成语其实可以形容良性竞争。马拉松比赛中,第二梯队的选手们紧紧咬住领跑者的节奏,既保持安全距离又随时准备超越。这种“既跟随又蓄力”的状态,恰恰体现了“继踵接武”的动态平衡。生活中的技能学习也是这样,跟着前辈的脚印走,同时酝酿自己的突破。

要说我对这个成语的新理解,它更像是种文明传承的隐喻。就像敦煌壁画修复师们,一代代人用同样的矿物颜料,按古法补全斑驳的壁画。每个修复师都踩着前辈的脚印工作,但又在细节处融入当代审美,让传统文化既延续血脉,又焕发新颜。这种传承中的创新,或许才是“继踵接武”更深层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