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ō
  • jié
  • kǒu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uō yī jié kǒu

成语解释:指省吃省穿,生活节俭。

成语出处:宋 苏轼《乞不给散青苗钱斛状》:“农民之家,量入为出,缩衣节口,虽贫亦足。”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形容节俭

繁体字形:縮衣節口

英文翻译:Retrenchment

缩衣节口的意思

缩:[suō]1.由大变小或由长变短;收缩:紧缩。缩短。热胀冷缩。这布下水也不缩。2.没伸开或伸开了又收回去;不伸出:乌龟的头老缩在里面。3.后退:退缩。畏缩。谁也不许往后缩。[sù]多年生草本植物,是砂仁的一个变种,叶子披针形,花白色,蒴果绿色。果实和种子可入药。

衣:[yī]1.衣服:上衣。内衣。大衣。丰衣足食。2.包在物体外面的一层东西:笋衣。糖衣。3.胞衣。4.姓。[yì]穿(衣服);拿衣服给人穿:衣布衣。解衣衣我。

节:[jié]1.物体段与段之间连接的地方:竹节。关节。2.段落:章节。3.量词。表示分段的物体:两节烟筒。4.节日;时令:国庆节。清明节。5.事项:礼节。细节。6.限制;俭省:节制。开源节流。7.删略:节本。节录。8.操守:节操。晚节。9.古代出使外国所持的凭证:持节。10.国际通用的航海速度单位。每小时航行1海里(约合1.852千米)称为1节。海水流速和鱼雷速度也多按节计算。[jiē]〔节骨眼儿〕〈方〉比喻紧要的、能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或时机。骨(gu)。

口:1.嘴。2.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海口。3.特指港口。也特指长城的关口:转口。出口转内销。口外。古北口。4.行业;系统;专业方向:对口支援。文教口。专业不对口。5.容器与外面相通的部位:碗口儿。瓶子口儿。6.指人口:户口。拖家带口。7.指口味:口重。8.破裂的地方:裂口。疮口。9.刀剑等的锋刃:刀卷口了。10.骡、马、驴等的年龄(因可以由牙齿的状况判断):这匹马六岁口。11.量词。用于人,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三口人。一口猪。两口缸。

成语评论

提到"缩衣节口"这个成语,可能很多人会联想到"节衣缩食"。其实它们是同义词,都指通过减少日常开支来应对经济压力。比如:"小张为了筹备创业资金,这两年过着缩衣节口的日子,连最爱的拿铁咖啡都改喝速溶了。"这种生活方式在现代社会并不少见。

有人会问:为什么要过这种紧巴巴的日子?答案因人而异。对于刚毕业的年轻人来说,可能是为了攒首付款;对于突发变故的家庭而言,可能是应对医疗开支的无奈之举。我邻居王阿姨就是这样,去年她丈夫生病住院期间,全家靠着缩衣节口撑过了经济寒冬。

但需要警惕的是,过度节俭可能适得其反。记得前年春节,同事小李为了省钱每天只吃泡面,结果得了胃病住院,医药费反而超出原本的伙食预算。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合理规划比盲目节流更重要,就像修剪树枝需要找准位置,节省开支也要讲究策略。

有趣的是,这种传统智慧正在被赋予新内涵。我注意到现在很多年轻人会采用"精准节省法":保留提升幸福感的必要消费(比如健身卡),砍掉可有可无的支出(比如重复购买的彩妆)。这种有选择的节制反而让生活质量不降反升。

当我们在讨论节省之道时,不妨跳出非黑即白的思维。有个大学生朋友的做法很有意思:他通过帮同学代购教材,把缩衣节口省下的钱变成了留学基金。这说明开源和节流从来不是对立选项,就像河流既要控制流速,也需要拓宽河道才能长远奔涌。

站在城市的天桥上俯瞰车水马龙,忽然意识到每个灯火背后都有不同的生活剧本。有人缩衣节口是为儿女教育,有人是为环游世界的梦想,还有人只是享受这种掌控生活的踏实感。这些不同的选择,最终都指向同一个方向——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