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iáo
  • shǒu
  • zhǒ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iáo shǒu qǐ zhǒng

成语解释:翘首:抬起头。抬起头踮起脚。形容殷切盼望

成语出处:宋·王明清《挥麈三录》第一家:“天下之士翘首跂踵,冀阁下日以忠言摩上,不谓若今之为起居舍人者,止司记录而已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状语;用于期盼

繁体字形:翹首首踵

英文翻译:To raise one's head and follow one's heels

翘首跂踵的意思

翘:[qiào]一头儿向上仰起:板凳没放稳,这头儿一压,那头儿就往上一翘。[qiáo]1.抬起(头):翘首。2.(木、纸等)平的东西因由湿变干而不平。

首:1.头:昂首阔步。2.领袖;领导人:元首。首长。3.最先;开始:首创。4.第一;最高:首要。首席代表。5.告发:自首。出首。6.量词。用于诗歌、歌曲等:一首诗。民歌百首。

跂:[qí]1.多出的脚趾。2.形容虫子爬行。[qǐ]抬起脚后跟站着:跂望。

踵:1.脚后跟:接踵而至。2.在后面跟着;追随:踵其后。3.到:踵门相告。

成语评论

翘首跂踵”这个成语,你可能会在书里或正式场合听到。比如:“春运抢票时,人们翘首跂踵地盯着手机屏幕,生怕错过放票时间。”这里的“翘首跂踵”生动地描绘了大家伸长脖子、踮起脚尖的焦急模样。

问题来了:这个成语到底形容什么?其实它有两层含义:一是字面意义上的身体动作,二是比喻对某件事的迫切期待。比如公司年会抽奖环节,员工们翘首跂踵地盯着主持人手中的奖券,连呼吸都放轻了——这种场景是不是立刻有了画面感?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用这个成语会不会太文绉绉?”确实,日常聊天中更常说“伸长脖子等”,但写作或演讲时用“翘首跂踵”,反而能增加语言的表现力。比如描写粉丝接机:“接机口挤满了翘首跂踵的年轻人,手机镜头像一片闪烁的星河。”瞬间让文字有了古典韵味。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特别适合用在“等待结果”的场景。比如高考放榜那天,校门口翘首跂踵的家长,他们的眼神比考生更紧张。这种集体性的期待情绪,用四个字就能精准概括,比用长句子描述更抓人眼球。

再举个反例:如果用来形容“慢悠悠排队买奶茶”就不太合适。因为成语本身带有“急切”的意味,需要和场景的情绪匹配。就像辣椒酱配冰淇淋很奇怪,但配火锅就对了——用成语也要讲究“适配度”。

下次写文章时,不妨试试用“翘首跂踵”代替“焦急等待”。比如描述新产品发布会的现场,或是球迷守候球星出现的时刻。你会发现,这个两千年前的成语,依然能完美击中现代人的情感共鸣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