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ān tiān cù dì
成语解释:翻:反转;蹙:同“蹴”,踢,踩。形容迅猛势盛
成语出处:唐·独孤及《招北客文》:“五月之间,白帝之下,洪涛塞峡,不见滟滪,翻天蹙地,霆吼雷怒。”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飜天蹙地
英文翻译:To raise the sky and frown
翻:1.上下或内外交换位置;歪倒;反转:推翻。翻身。车翻了。人仰马翻。2.为了寻找而移动上下物体的位置:翻箱倒柜。从箱子底下翻出来一条旧围巾。3.推翻原来的:翻供。这桩冤案终于翻过来了。4.爬过;越过:翻墙而过。翻山越岭。5.(数量)成倍地增加:翻番。翻了几倍。6.翻译:把德文翻成中文。7.翻脸:闹翻了。把他惹翻了。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蹙:1.急迫;紧迫:穷蹙。2.皱;收缩:蹙着眉头。
地:[dì]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8.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9.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10.底子:质地。[de]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说起“翻天蹙地”,很多人可能觉得陌生。其实这个成语的正确写法是“翻天覆地”,形容变化极其巨大,连天地都仿佛被翻转过来。比如我们可以造个句子:“短短三十年,深圳从小渔村变成国际大都市,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什么这个成语总用来形容变化大?其实古人用“天地”象征稳定的环境,当天地都被“翻覆”,自然暗示着突破常规的巨变。就像现在新能源汽车取代燃油车、手机支付替代现金交易,这些改变确实让生活有了焕然一新的体验。
有人担心剧烈变化会让人无所适从。但换个角度看,主动拥抱变化反而能创造新机遇。就像疫情期间很多实体店转型线上直播,反而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这让我想到:真正的“翻天覆地”不是被动接受冲击,而是主动重塑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成语中的“覆”字其实藏着智慧。翻天覆地是否意味着全盘否定过去?并非如此。就像老城区改造时保留历史建筑,科技发展时传承传统文化,好的改变应该像织锦——在底色上绣出新花样。这种“新旧交融”的革新,或许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观察生活中的变化,会发现许多“翻天覆地”藏在细节里。十年前谁能想到外卖能三十分钟送达?谁料到短视频能成为新职业?这些改变提醒我们:时代的浪潮不会提前打招呼,但永远为准备好的人留着冲浪板。保持开放心态,或许下一个“翻天覆地”的故事就由你我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