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ǎo hǎi fān tiān
成语解释:搅:搅拌;翻:反转。比喻力量声势极其壮大
成语出处: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九回:“两人搅海翻天,只是打得高兴,周智在旁只叫‘利害!’”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声势大
繁体字形:搅海翻天
英文翻译:Stir the sea and turn the sky
搅:1.搅拌:茶汤搅匀了。把粥搅一搅。2.扰乱;打扰:搅扰。胡搅。这宗生意让他搅黄了。
海:1.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有的大湖也叫海,如青海、里海。2.比喻连成一大片的很多同类事物:人海。火海。3.大的(器皿或容量等):海碗。海量。4.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海棠。海枣。5.极多(后面一般跟“了、啦”等):街上的人可海啦!6.漫无目标地:海骂。她丢了支笔,海找。7.毫无节制地:海吃海喝。8.姓。
翻:1.上下或内外交换位置;歪倒;反转:推翻。翻身。车翻了。人仰马翻。2.为了寻找而移动上下物体的位置:翻箱倒柜。从箱子底下翻出来一条旧围巾。3.推翻原来的:翻供。这桩冤案终于翻过来了。4.爬过;越过:翻墙而过。翻山越岭。5.(数量)成倍地增加:翻番。翻了几倍。6.翻译:把德文翻成中文。7.翻脸:闹翻了。把他惹翻了。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搅海翻天”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特别有画面感?比如公司里突然空降了一位新领导,一上任就砍掉三个冗余部门、调整绩效考核标准,整个团队的氛围瞬间变得紧绷。有人私下嘀咕:“他这是要把公司搅海翻天啊!”但半年后业务效率反而提升了30%,这时候大家才明白,原来“乱”有时是为了打破惯性。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用“搅海翻天”来形容大动作?其实这个成语的精妙在于“搅动深海”和“颠覆天空”的夸张对比——就像你原本平静的鱼缸突然被放进条金龙鱼,所有小鱼都开始疯狂游窜。去年我们团队接了个紧急项目,原本按部就班的工作节奏突然变成每天三个跨时区会议,策划案推倒重来了八次。项目经理在动员会上开玩笑:“咱们这次就是要搅海翻天,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结果真用两周时间拿下了行业标杆案例。
生活中“搅海翻天”未必都是坏事。记得表姐家装修时,她把承重墙都保留着,却把客厅改成了开放式图书馆,卧室装上整面落地窗。亲戚们都说“把房子搅得翻天覆地”,但完工后每个角落都透着主人的个性。这让我想到,有时候我们需要主动创造些“可控的混乱”,就像往湖心扔石子激起的涟漪,反而能打破僵化状态。
有个有意思的现象:越是快速发展的领域,“搅海翻天”的频率越高。你看新能源汽车行业,五年前还都是传统车企的天下,现在造车新势力不仅重新定义智能座舱,连销售模式都变成直营体验店。这种行业级的“搅海翻天”,本质上是在用创新打破既有规则。就像玩俄罗斯方块,当积累的方块快要触顶时,反而需要来几个花式旋转创造消除空间。
最近重读《孙子兵法》发现,其实“搅海翻天”也暗合“乱生于治”的智慧。去年参加创业大赛时,有个团队特意把产品发布会做成沉浸式戏剧,观众席和舞台完全打破界限。虽然现场秩序一度混乱,但这种打破常规的体验让投资人印象深刻,最终拿到了最高额投资。你看,主动制造的“可控混乱”反而成为脱颖而出的策略。
未来十年可能会看到更多“搅海翻天”的案例。就像现在大家都在讨论的元宇宙,它不是在现有互联网架构上修修补补,而是试图重构整个人机交互的底层逻辑。这种级别的变革肯定会让很多人不适应,但或许正如海啸过后会带来肥沃的沉积层,关键是我们如何在动荡中保持判断力,既不被浪头卷走,又能抓住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