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ān shǒu zuò yún fù shǒu yǔ
成语解释:翻:反转;覆:反覆。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玩弄权术
成语出处:唐·杜甫《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分句;形容人变化无常
繁体字形:飜手作雲覆手雨
英文翻译:Turn over your hands to make clouds and cover your hands with rain
翻:1.上下或内外交换位置;歪倒;反转:推翻。翻身。车翻了。人仰马翻。2.为了寻找而移动上下物体的位置:翻箱倒柜。从箱子底下翻出来一条旧围巾。3.推翻原来的:翻供。这桩冤案终于翻过来了。4.爬过;越过:翻墙而过。翻山越岭。5.(数量)成倍地增加:翻番。翻了几倍。6.翻译:把德文翻成中文。7.翻脸:闹翻了。把他惹翻了。
手:1.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2.小巧而便于拿的:手册。手枪。3.拿着:人手一册。4.做某种工作或有某种技能的人:炮手。拖拉机手。能手。选手。5.亲手:手植。手书。6.指本领、手段等:妙手回春。眼高手低。心狠手辣。
作:[zuò]1.劳动;劳作:精耕细作。作息制度。2.起:振作。枪声大作。3.写作;作品:著作。佳作。4.假装:作态。装模作样。5.当作;作为:过期作废。6.进行某种活动:同不良倾向作斗争。自作自受。7.同“做”。[zuō]作坊:小器作。
云:1.说:人云亦云。不知所云。2.表示强调:岁云暮矣。3.在空中悬浮的由水滴、冰晶聚集形成的物体。4.指云南:云腿(云南宣威一带出产的火腿)。5.姓。
覆:1.盖住:覆盖。被覆。天覆地载。2.底朝上翻过来;歪倒:颠覆。前车之覆,后车之鉴。3.同“复2”
手:1.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2.小巧而便于拿的:手册。手枪。3.拿着:人手一册。4.做某种工作或有某种技能的人:炮手。拖拉机手。能手。选手。5.亲手:手植。手书。6.指本领、手段等:妙手回春。眼高手低。心狠手辣。
雨:[yǔ]水蒸气升到空中遇冷凝成云,云里的小水滴增大到不能浮悬在空中时,就下降成雨。[yù]古指下(雨、雪等):雨雪(下雪)。雨粟。
“翻手作云覆手雨”这个成语,乍一听像是武侠小说里的招式,实际它描述的是一种“手段多变、局势无常”的状态。比如某公司高层会议上,昨天还力挺新项目的张总,今天突然改口说“风险太大”,原本支持他的同事面面相觑——这不正是“翻手作云覆手雨”的职场写照吗?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到底是褒义还是贬义?其实要看具体情境。在商界谈判中,若能通过灵活应变争取到合作机会,这种“翻云覆雨”堪称智慧;但若是为私利反复无常,就成了令人不齿的投机行为。就像去年某创业团队,创始人用巧妙话术同时稳住投资方和技术骨干,最终促成三方共赢,这种案例里的“翻云覆雨”反而透着股机敏劲儿。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记得朋友老李聊起他的买房经历:中介上午说“这户型全城独一份”,下午见他不为所动,马上改口“其实隔壁小区有套更实惠的”。这种见风使舵的“翻云覆雨”,倒成了市井智慧的另类演绎。
有个有趣的现象:当我们用“翻手作云覆手雨”形容他人时,多少带着批判;但当自己运用这种灵活策略时,往往觉得是“随机应变”。这中间的界限,或许就在于是否守住底线。就像炒股高手王姐常说的:“跟着大盘翻云覆雨可以,但别把良心也抛售了。”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翻手作云覆手雨”的现象愈发常见。短视频平台上午还在热捧某个网红产品,下午可能就换成另一个爆款。这种快速更迭的环境里,保持清醒的判断力反而成了现代人必修课。毕竟,我们既要懂得欣赏云雨的变幻之美,也要记得带把伞防着突然的倾盆大雨。
最后想到个冷知识:这个成语的英文直译是“turn hands to make clouds and overturn hands to make rain”,外国朋友初听总会联想到气象预报。可见文化差异下,连“翻云覆雨”都能碰撞出意想不到的幽默感。或许这正是语言的魅力——同样的动作,在不同语境下能演绎出千百种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