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ěr
  • páng
  • tī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ěr bù páng tīng

成语解释:两耳不往旁边听。形容专心致志的神态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8回:“因见他姐妹们说笑,便自己走到阶下竹前,挖心搜胆的耳不旁听,目不斜视。”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专心

繁体字形:耳不旁聽

英文翻译:Not listening

耳不旁听的意思

耳:1.耳朵:耳聋眼花。耳闻目睹。2.形状像耳朵的东西:木耳。银耳。3.位置在两旁的:耳房。耳门。4.姓。5.而已;罢了:想当然耳。技止此耳。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旁:[páng]1.左右两侧:旁边。旁侧。旁门。旁出。旁听。旁若无人。2.其他,另外:旁人。旁的话。触类旁通。责无旁贷。旁证。旁白(戏剧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对观众说的话)。旁落。3.广,广泛:旁征博引。4.邪、偏:旁门左道。5.汉字形体中常常出现的某些组成部分:偏旁。竖心旁儿。[bàng]古同“”,靠。

听:1.用耳朵接受声音:听广播。2.服从;接受;照办:一切行动听指挥。不听劝告。3.任凭:听其自然。4.判断;治理:垂帘听政。5.英语音译词。金属制的密封罐、筒等。也用作量词:听装香烟。一听啤酒。

成语评论

哎哟,说到“耳不旁听”这个成语,你瞧,它字面意思就是“耳朵不往旁边听”,但实际想表达的是做事专注、不受干扰的态度。比如老张家的闺女备战高考那会儿,每天把自己关在屋里刷题,手机都不带碰的,真是把“耳不旁听”贯彻到了骨子里。

这时候你可能会问:“耳不旁听就是完全不理会外界吗?”哎,这问题问得妙!其实啊,这成语强调的是“选择性屏蔽”。比如隔壁王师傅修车的时候,哪怕旁边有人聊八卦,他手里的扳手照样转得飞快——不是他听不见,而是他知道哪些动静该忽略,哪些细节该抓住。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起前阵子公司开会那档子事儿。小李汇报方案时,领导手机叮咚响个不停,你猜怎么着?领导愣是眼皮都没抬,全程盯着投影仪点头。这种场合的“耳不旁听”,可不就是职场生存的必备技能嘛!

不过话又说回来,咱现代人要做到这点可不容易。你看现在满大街的低头族,别说耳不旁听了,眼睛都恨不得黏在手机屏上。依我看呐,关键是要像武侠小说里的高手那样练就“听风辨器”的本事——该专注时屏蔽杂音,该警觉时捕捉信号,这才是真功夫。

最后给大伙儿提个醒,下次遇到需要集中注意力的事儿,不妨试试“物理隔离法”。比如把手机扔进抽屉,或者戴个降噪耳机,保管比干瞪眼硬抗管用得多。这招我试过,效果嘛……嘿嘿,谁用谁知道!

耳不旁听的造句

  1. 造句 他们站得笔直,目不斜视,耳不旁听。
  2. 造句 菱正在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的时候,探春隔窗笑说着:菱姑娘,你闲闲吧。
  3. 造句 所以,在修炼中,要采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眼不斜视,耳不旁听,人耳即流的态度。
  4. 造句 比如法拉第就是日夜思考电和磁的关系,从不松手,可谓目不斜视,耳不旁听,专心致志,锲而不舍。
  5. 造句 《红楼梦》中尽多诗人,但谁也不曾像香菱那样为诗而痴迷,读诗读到“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吟诗吟到“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
  6. 造句 进酒吧点了杯红酒,沈春丽知道所有人都盯着自己,她目不斜视,耳不旁听,旁若无人地走到角落里,挑一个没有人的空座,一边品酒一边看着落地窗外的景色出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