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ěr tīng shì xū,yǎn jiàn wéi shí
成语解释:虚:虚假。听到的不足信,亲眼看到的才真实可靠
成语出处:《星火燎原 跨上新的高度》:“那时我还缺乏理解,但是也晓得大部分同志习惯于‘耳听是虚,眼见为实’,‘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繁体字形:耳聽是虚,眼見為實
英文翻译:Hearing is empty, seeing is real
耳:1.耳朵:耳聋眼花。耳闻目睹。2.形状像耳朵的东西:木耳。银耳。3.位置在两旁的:耳房。耳门。4.姓。5.而已;罢了:想当然耳。技止此耳。
听:1.用耳朵接受声音:听广播。2.服从;接受;照办:一切行动听指挥。不听劝告。3.任凭:听其自然。4.判断;治理:垂帘听政。5.英语音译词。金属制的密封罐、筒等。也用作量词:听装香烟。一听啤酒。
是:1.对;正确(跟“非”相对):一无是处。自以为是。实事求是。你说得极是。应当早做准备才是。2.认为正确:是古非今。深是其言。3.表示答应的词:是,我知道。是,我就去。4.姓。5.指示代词。这;这个:如是。由是可知。是可忍,孰不可忍?。是日天气晴朗。6.联系两种事物,表明两者同一或后者说明前者的种类、属性:《阿Q正传》的作者是鲁迅。节约是不浪费的意思。7.与“的”字配合使用,有分类的作用:这张桌子是石头的。那瓶墨水是红的。我是来看他的。8.联系两种事物,表示陈述的对象属于“是”后面所说的情况:他是一片好心。咱们是好汉一言,快马一鞭。院子里是冬天,屋子里是春天。9.表示存在,主语通常是表处所的词语,“是”后面表示存在的事物:村子前面是一片水田。他跑得满身是汗。10.“是”前后用相同的名词或动词,连用两个这样的格式,表示所说的几桩事物互不相干,不能混淆:去年是去年,今年是今年,你当年年一个样哪!。说是说,做是做,有意见也不能耽误干活儿。11.在上半句里“是”前后用相同的名词、形容词或动词,表示让步,含有“虽然”的意思:诗是好诗,就是长了点。东西旧是旧,可是还能用。我去是去,可是不在那儿吃饭。12.用在句首,加重语气:是谁告诉你的?。是国防战士,日日夜夜保卫着祖国,咱们才能过幸福的日子。13.用在名词前面,含有“凡是”的意思:是有利于群众的事情他都肯干。14.用在名词前面,含有“适合”的意思:他想的很是路。这场雨下的是时候。东西放的都挺是地方。15.用在选择问句、是非问句或反问句里:你是吃米饭是吃面?。他不是走了吗?。你是累了不是?⑾(必须重读)表示坚决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我打听清楚了,他那天是没去。这本书是好,你可以看看。
虚:1.空;空虚:弹不虚发。乘虚而入。2.不符合真实情况:弄虚作假。3.不自满:谦虚。4.害怕;勇气不足:心虚。胆虚。5.副词。白白地:虚度。6.虚弱:气虚。体虚。7.指政治思想、方针、政策等方面的道理:务虚。8.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眼:1.人和动物的视觉器官。通称眼睛。2.小洞;窟窿:泉眼。炮眼。拿针扎一个眼儿。3.(眼儿)指事物的关键所在:节骨眼儿。4.围棋用语,由同色棋子围住的一个或两个空交叉点。5.戏曲中的拍子:二黄慢板,一板三眼。6.用于井、窑洞:一眼井。一眼旧窑洞。
见:[jiàn]1.看到:看见。罕见。见微知著。见义勇为。见异思迁。2.接触,遇到:怕见风。见习。3.看得出,显得出:见效。相形见绌。4.(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见上。见下。5.会晤:会见。接见。6.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见解。见地(见解)。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7.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见外。见教。见谅(原谅我)。见笑(被讥笑)。8.姓。[xiàn]1.古同“现”,出现,显露。2.古同“现”,现存。
为:[wéi]1.做:有为。事在人为。敢作敢为。大有可为。2.充当:选他为代表。3.变成;成:一分为二。化为乌有。变沙漠为良田。4.是:十寸为一尺。5.姓。6.被(跟“所”字合用):这种艺术形式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7.常跟“何”相应,表示疑问或感叹:何以家为(要家干什么)?8.附于某些单音形容词后,构成表示程度、范围的副词:大为高兴。广为传播。深为感动。9.附于某些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气:极为重要。甚为便利。颇为可观。尤为出色。[wèi]1.帮助;卫护:为吕氏者右袒,为刘氏者左袒。2.表示行为的对象;替:为你庆幸。为人民服务。为这本书写一篇序。3.表示原因、目的:大家都为这件事高兴。为建设伟大祖国而奋斗。4.对;向:不足为外人道。
实:1.内部完全填满,没有空隙:实心儿。把窟窿填实了。2.真实;实在(跟“虚”相对):实话。实心眼儿。实事求是。3.实际;事实:失实。名实相副。4.果实;种子:芡实(鸡头米)。开花结实。5.姓。
老话说得好,“耳听是虚,眼见为实”,这话到底啥意思?咱举个接地气的例子:比如同事跟你说“老板今天脸色特差”,结果你进办公室一看,人家正哼着小曲儿冲咖啡呢。瞧,这不就是典型的“传言不可信,亲眼见分晓”嘛!
这时候有人要问了:“那网上铺天盖地的消息咋整?总不能事事都亲眼验证吧?”哎您别说,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前阵子我家楼下新开的面包店,朋友圈都说“排队两小时起”,结果我中午溜达过去一看——好家伙,柜台里就剩俩蔫儿吧唧的菠萝包。您说这信息差是不是挺要命?
要我说啊,这成语的精髓就在于“实践出真知”。记得去年老王神秘兮兮跟我说“广场东头那家修表铺黑心宰客”,结果我手表真坏了去修,老师傅愣是没要钱给调了表带。所以说啊,甭管别人怎么说,自己亲眼看到的才靠谱。
不过话又说回来,现在这世道“眼见”也不一定百分百靠谱。就像上个月网红餐厅的“现场直播”,镜头里人山人海,实际去才发现是老板雇人排队。这种时候就得长个心眼,把“耳听”和“眼见”拧成一股绳,多角度验证才能摸清真相。
依我看呐,这老话放到现在得升级成“耳听要过滤,眼见需琢磨”。就像我闺蜜天天嚷着要减肥,朋友圈晒的全是水煮菜,结果上周去她家串门——好么,冰箱里冰淇淋蛋糕塞得满满当当!所以说啊,有时候眼睛看到的表面功夫,还真得配合点生活智慧才能看透本质。
说到底,“耳听是虚,眼见为实”教会咱们既要保持开放心态,又要带着辩证思维。下次再听到什么劲爆消息,不妨先深吸口气,心里默念三遍“让子弹飞一会儿”,保准能少踩不少坑。记住咯,这世上最亮的眼睛,永远是咱自己脑袋上长的这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