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ān
  • mèi
  • jiē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iān mó mèi jiē

成语解释:人肩相摩,衣袖相接。形容人多拥挤。

成语出处:明·宋濂《赠传神陈德颜序》:“余自近岁以来,为求文者肩摩袂接而至,一切谢绝已久。”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人多

繁体字形:肩摩袂接

英文翻译:Moustache

肩摩袂接的意思

肩:1.肩膀:并肩前进。2.担负;担任:身肩重任。

摩:[mó]1.摩擦;接近:摩拳擦掌。摩天大厦。2.抚摸:摩弄。3.研究;切磋:揣摩。观摩。4.摩尔的简称。[mā]〔摩挲〕用手轻轻按着一下一下移动:把衣服摩平了。挲(sa)。

袂:袖子:联袂(聚在一起)。分袂(分手,离别)。

接:1.靠近;接触:邻接。接近。交头接耳。2.连接;使连接:接电线。接纱头。这一句跟上一句接不上。3.托住;承受:接球。书掉下来了,赶快用手接住。4.接受:接见。接待。接电话。接到来信。5.迎接:到车站接人。6.接替:接任。谁接你的班?7.姓。

成语评论

肩摩袂接”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它的场景你一定不陌生。比如早高峰的地铁站里,人们挤得前胸贴后背,有人开玩笑说:“这哪里是坐地铁,简直是‘肩摩袂接’真人版!”这时候你可能会问:这种成语放到现代社会还有意义吗?当然有!它生动描述了人口密集场景的共性——从古代的集市到今天的网红奶茶店排队,人潮涌动的本质从未改变。

周末去菜市场买菜时,常能看到大爷大妈们挤在新鲜蔬菜摊位前,胳膊肘碰着胳膊肘。这种场景让我想起老家庙会的年货街,商贩的吆喝声和顾客的讨价还价声混作一团,衣袖擦着衣袖的人群里,反倒透出种热腾腾的生活气息。有人觉得拥挤很烦躁,我倒觉得这正是城市生命力的体现——就像火锅店里坐满客人时,那种喧闹反而让人胃口大开。

有个有趣的现象:越是“肩摩袂接”的地方,往往藏着最地道的城市记忆。去年在西安回民街,我被挤在羊肉泡馍店门口的队伍里动弹不得,前后游客的背包不停蹭到我的相机。但当捧着热乎乎的泡馍蹲在路边开吃时,突然理解了什么叫“拥挤的美好”——某些体验,还真得在人群的体温和呼吸中才能完整感受。

现代城市规划者其实在努力平衡这种矛盾。新建的步行街会特意设计成中间宽敞、两侧店铺林立的格局,既保留商铺鳞次栉比的热闹感,又给行人留出驻足拍照的空间。这让我想到小时候常去的旧书市,虽然摊位间距窄得只能侧身通过,但那种淘宝的乐趣,宽敞明亮的图书商城反而给不了。或许“肩摩袂接”不仅是客观描述,更承载着人们对烟火气的集体眷恋。

下次遇到人挤人的场合,不妨换个角度观察:外卖小哥在人群中穿梭的灵活身姿,街头艺人见缝插针的表演空间,甚至陌生人之间因肢体接触产生的微妙默契。这些现代都市特有的互动模式,正在为“肩摩袂接”注入新的时代注解——拥挤不再是单纯的困扰,更像是城市写给生活的情书,字迹潦草却充满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