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èi
  • jiē
  • jiā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èi jiē jiān mó

成语解释:袂:袖子。衣袖相连,肩膀相触。形容人非常多

成语出处:明·宋濂《国朝名臣序颂》:“其他智士谋臣,袂接肩摩,殆未可一二数。”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状语;形容人多

繁体字形:袂接肩摩

英文翻译:Hand to shoulder

袂接肩摩的意思

袂:袖子:联袂(聚在一起)。分袂(分手,离别)。

接:1.靠近;接触:邻接。接近。交头接耳。2.连接;使连接:接电线。接纱头。这一句跟上一句接不上。3.托住;承受:接球。书掉下来了,赶快用手接住。4.接受:接见。接待。接电话。接到来信。5.迎接:到车站接人。6.接替:接任。谁接你的班?7.姓。

肩:1.肩膀:并肩前进。2.担负;担任:身肩重任。

摩:[mó]1.摩擦;接近:摩拳擦掌。摩天大厦。2.抚摸:摩弄。3.研究;切磋:揣摩。观摩。4.摩尔的简称。[mā]〔摩挲〕用手轻轻按着一下一下移动:把衣服摩平了。挲(sa)。

成语评论

袂接肩摩”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衣袖相连、肩膀相碰,常用来形容人群密集、热闹拥挤的场景。比如:“周末的夜市里,小吃摊前袂接肩摩,糖葫芦的甜香混着烤串的烟火气,空气里都是热腾腾的烟火味。”这样的画面,是不是瞬间让你联想到节假日的步行街?

问:这个成语只能用来形容人多吗?答:不完全是。它除了表现人潮涌动,还能间接传递出某种“氛围感”。比如:“地铁早高峰,车厢内袂接肩摩,有人低头刷手机,有人抓紧补觉,像一部快进的都市生活纪录片。”这里不仅描写了拥挤,更暗含了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疲惫感。

有人可能会混淆“袂接肩摩”和“摩肩接踵”。其实前者更侧重“接触”的动态感,像是:“跨年倒计时,广场上的人群袂接肩摩向前涌动,欢呼声像波浪一样此起彼伏。”而后者更强调“数量多”,比如景区门口排队的场景。

问:日常说话用这个成语会不会太文绉绉?答:确实有一定书面色彩,但用对场景反而能出彩。比如描述演唱会现场:“当偶像登台的瞬间,粉丝们袂接肩摩地涌向舞台,荧光棒的光海几乎要掀翻屋顶。”这种略带夸张的修辞,反而比直白的“人挤人”更有感染力。

个人觉得,这个成语自带“温度计效应”。同样是拥挤,用在菜市场是生机勃勃:“清晨的菜市场袂接肩摩,摊主的吆喝声和顾客的讨价还价织成一张市井交响网。”而用在事故现场就显得不合时宜——这时候该用“混乱不堪”之类的词汇。

下次写作文时,不妨试试用它替代“人多”。比如:“科技馆的VR体验区前,孩子们袂接肩摩地探头张望,仿佛隔着玻璃就能触摸到未来的轮廓。”这种用法既准确,又给文字添了份画面流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