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èng bù jiāo,bài bù něi
成语解释:胜了不骄傲,败了不灰心。
成语出处:先秦 商鞅《商君书 战法》:“王者之兵,胜而不骄,败而不怨。”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复句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褒义
繁体字形:勝不驕,敗不餒
英文翻译:Win without pride, lose without discouragement
胜:[shèng]1.胜利(跟“负、败”相对):打胜仗。取胜。2.打败(别人):以少胜多。战胜敌人。3.比另一个优越(后面常带“于、过”等):事实胜于雄辩。实际行动胜过空洞的言辞。4.优美的(景物、境界等):胜景。胜境。引人入胜。5.姓。6.(旧读shēng)能够承担或承受:胜任。不胜。7.古代戴在头上的一种首饰:方胜。[shēng]肽的旧称。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骄:1.自高自大,看不起别人:戒骄戒躁。胜不骄,败不馁。2.猛烈;炎热:骄阳。
败:1.在战争或竞赛中失败(跟“胜”相对):战败国。立于不败之地。甲队以二比三败于乙队。2.使失败;打败(敌人或对手):大败侵略军。3.(事情)失败(跟“成”相对):功败垂成。不计成败。4.毁坏;搞坏(事情):身败名裂。伤风败俗。成事不足,败事有余。5.解除;消除:败毒。败火。6.破旧;腐烂:败絮。败肉。7.凋谢;枯萎:败叶。塘里的荷花都败了。8.败落:好好的一个家败在他手里了。9.使败落:败家。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馁:1.饥饿:冻馁。2.鱼肉腐烂:鱼馁肉败。3.丧失勇气:胜不骄,败不馁。
“胜不骄,败不馁”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举个例子,小明参加数学竞赛拿了第一名,同学夸他“天才”,他却说:“这次题目正好是我复习过的,下次还得继续努力。”这就是典型的“胜不骄”——赢了不膨胀,反而更清醒。
那“败不馁”又是什么场景?假设小红创业失败,团队解散、资金亏空,但她依然每天研究市场数据,边打工边筹备新项目。朋友问她为什么还能坚持,她说:“失败只是告诉我这条路走不通,又不是说我这个人没用了。”你看,这就是败了不泄气,反而转化成行动力。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特别重要?现在社交媒体上充斥着“一夜暴富”“逆袭神话”,反而让人容易陷入“赢了想炫耀,输了想躺平”的极端。比如职场新人拿下大项目就发朋友圈晒加班照,遇到裁员危机又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这都是偏离了“胜不骄败不馁”的平衡心态。
个人觉得,这个成语其实在教我们“如何与结果相处”。就像打篮球,投进三分球当然开心,但马上要回防;投篮失误了也没关系,下个回合抢篮板补救。生活里的成败就像天气变化,晴天带伞防下雨,雨天备衣等放晴,这才是成年人该有的生存智慧。
最后分享个观察:那些真正长期成功的人,往往把“胜败”当成标点符号而不是结局。他们赢了会在庆功宴上讨论改进方案,输了反而召开复盘会找机会。这种态度,或许比单纯强调努力更重要——毕竟,如何看待结果,决定了下一场赛跑的起跑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