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īn
  • wài
  • bài
  • zhō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īn yù qí wài,bài xù qí zhōng

成语解释:金玉:珍宝;败絮:破烂棉絮。比喻外表很华美,而里面一团糟

成语出处:明 刘基《诚意伯集 卖柑者言》:“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饮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复句式;作宾语、分句;比喻徒有其表

繁体字形: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英文翻译:Beyond gold and jade, there's nothing to lose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意思

金:1.俗称金子。金属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赤黄色,有光泽,质软,延展性最强,化学性质稳定,易传热和导电。常用作合金、硬币、装饰品等。通称黄金。2.金属:五金。3.钱:现金。助学金。4.古指用金属制的击乐器:鸣金收兵。金鼓齐鸣。5.比喻尊贵、珍贵:金口玉言。6.像金子一样的颜色:金发(fà)。金灿灿。7.朝代名(1115—1234)。北宋末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建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开封。1234年在南宋与蒙古军联合进攻下灭亡。

玉:1.矿物,不透明和半透明的集合体。化学成分是硅酸铝钠。硬度大。如白玉、墨玉、青玉、碧玉、和田玉、岫岩玉等,主要用作雕刻工艺美术品。2.比喻洁白美丽:亭亭玉立。3.敬辞。称对方的身体或行动:玉体。玉成。

其:[qí]1.人称代词。他(她、它)的;他(她、它)们的:各得其所。自圆其说。2.人称代词。他(她、它);他(她、它)们:促其早日实现。不能任其自流。3.指示代词。那个;那样:查无其事。不厌其烦。4.指示代词。虚指:忘其所以。5.姓。6.表示揣测、反诘:岂其然乎?。其奈我何?7.表示请求或命令:子其勉之!8.词缀:极其。尤其。如其。[jī]用于人名,郦食其(LìYìjī),汉朝人。

外:1.外边;外边的。与“内”“里”相对:门外。外表。2.关系疏远的;不是自己这方面的:外人。外乡。3.指外国:对外贸易。外侨。4.非原有的;非正式的:外加。外号。5.称母亲、姐妹、女儿的亲属:外祖母。外甥。外孙。

败:1.在战争或竞赛中失败(跟“胜”相对):战败国。立于不败之地。甲队以二比三败于乙队。2.使失败;打败(敌人或对手):大败侵略军。3.(事情)失败(跟“成”相对):功败垂成。不计成败。4.毁坏;搞坏(事情):身败名裂。伤风败俗。成事不足,败事有余。5.解除;消除:败毒。败火。6.破旧;腐烂:败絮。败肉。7.凋谢;枯萎:败叶。塘里的荷花都败了。8.败落:好好的一个家败在他手里了。9.使败落:败家。

絮:1.棉絮:被絮。2.古代指粗的丝绵。3.像棉絮的东西:柳絮。芦絮。4.在衣服、被褥里铺棉花、丝绵等:絮棉袄。絮被子。5.絮叨。6.腻烦:这些话都听絮了。

其:[qí]1.人称代词。他(她、它)的;他(她、它)们的:各得其所。自圆其说。2.人称代词。他(她、它);他(她、它)们:促其早日实现。不能任其自流。3.指示代词。那个;那样:查无其事。不厌其烦。4.指示代词。虚指:忘其所以。5.姓。6.表示揣测、反诘:岂其然乎?。其奈我何?7.表示请求或命令:子其勉之!8.词缀:极其。尤其。如其。[jī]用于人名,郦食其(LìYìjī),汉朝人。

中:[zhōng]1.方位词。跟四周的距离相等;中心:中央。华中。居中。2.指中国:中文。古今中外。3.方位词。范围内;内部:家中。水中。山中。心中。队伍中。4.位置在两端之间的:中指。中锋。中年。中秋。中途。5.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中农。中学。中型。中等。6.不偏不倚:中庸。适中。7.中人:作中。8.适于;合于:中用。中看。中听。9.成;行;好:中不中?。这办法中。饭这就中了。10.姓。[zhòng]1.正对上;恰好合上:中选。猜中了。三枪都打中了目标。2.受到;遭受:中毒。中暑。胳膊上中了一枪。

成语评论

你有没有见过包装精美的零食盒,打开后却发现里面只有零星几片饼干?这就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典型场景。比如,某网红奶茶店用华丽的装修和广告吸引顾客,但实际喝到的饮料却寡淡无味——外表光鲜,内里空洞,正是这个成语的核心含义。

为什么这个成语能流传至今?因为它精准戳中了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比如某些“高端培训班”打着名师旗号收费昂贵,课程内容却东拼西凑;又或者某新款手机拥有炫酷外观,系统却卡顿死机。这些例子都在提醒我们:表面的美好可能掩盖本质的缺陷

有人会问:“难道注重外表有错吗?”当然不是。问题在于内外失衡的欺骗性。就像收到一个扎着丝绸蝴蝶结的礼盒,拆开后发现装着发霉的面包——这种巨大落差会加倍消磨信任。真正有价值的事物,往往像老树根雕:外表或许粗糙,但细看能发现岁月沉淀的纹路。

现实中,这种现象常出现在快节奏的消费社会。我曾见过售价千元的“有机蔬菜礼盒”,打开后发现蔫黄的菜叶蜷缩在塑料膜里。这让人不禁思考:当包装成本超过内容物价值时,我们购买的究竟是商品,还是自我安慰的幻觉?

不过换个角度看,这个成语也在教我们辩证思考。就像不能因为椰子外壳坚硬就断定果肉苦涩,我们也要避免仅凭外表下结论。关键是要建立穿透表象的观察力——既能欣赏精致的月饼礼盒,也能坦然接受保质期仅有三天的现实。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金玉其外”的诱惑只增不减。但或许正是这些反差案例的存在,让我们更懂得珍惜那些表里如一的事物:比如老街角那家招牌褪色却坚持现磨豆浆的早餐铺,又或是朋友聊天时虽无华丽辞藻却真诚温暖的建议。

下次遇到格外耀眼的事物时,不妨多问一句:“剥开这层金色外衣,里面藏着什么?”这种思考习惯,或许能帮我们在纷繁世界中找到真正值得珍视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