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ǎo tà liǎng zhī chuán
成语解释:踏:踩。比喻因为对事物认识不清或存心投机取巧而跟两方面都保持联系。
成语出处: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他是脚踏两只船,别企他儿当八路,小萝卜,皮红肚里白。”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贬义
繁体字形:脚踏兩隻舩
英文翻译:have a foot in two camp
脚:[jiǎo]1.人或某些动物的腿的最下面部分,用以支持身体并行走。2.物体的最下部:山脚。墙脚。3.旧指跟体力搬运有关的:脚夫。脚行。[jué]同“角(jué)”。现多用角。
踏:[tà]1.踩:不要踏坏庄稼。脚踏实地。2.到现场去:踏看。踏勘。[tā]〔踏实〕同“塌实”
两:1.“两”和“二”用法不全同。读数目字只用“二”不用“两”,如“一、二、三、四”。小数和分数只用“二”不用“两”,如“零点二(0.2),三分之二”。序数也只用“二”,如“第二、二哥”。在一般量词前,用“两”不用“二”。在传统的度量衡单位前,“两”和“二”一般都可用,用“二”为多(“二两”不能说“两两”)。新的度量衡单位前一般用“两”,如“两吨、两公里”。在多位数中,百、十、个位用“二”不用“两”,如“二百二十二”。“千、万、亿”的前面,“两”和“二”一般都可用,但如“三万二千”、“两亿二千万”,“千”在“万、亿”后,以用“二”为常。2.双方:两便。两可。两全其美。两相情愿。3.表示不定的数目,和“几”差不多:过两天再说。他真有两下子。我跟你说两句话。4.姓。5.质量或重量单位,10钱等于1两,旧制16两等于1斤,1两合31.25克;后改为10市两等于1市斤,1两合50克。
只:[zhī]1.单独的:只身。片纸只字。独具只眼。2.a)用于某些成对的东西的一个:两只耳朵。两只手。一只袜子一只鞋。b)用于动物(多指飞禽、走兽):一只鸡。两只兔子。c)用于某些器具:一只箱子。d)用于船只:一只小船。[zhǐ]1.表示仅限于某个范围: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几种棋类中,他只会下象棋。2.只有;仅有:家里只我一个人。3.姓。
船:水上的主要运输工具:船体。船身。拖船。帆船。一只小船。
“脚踏两只船”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两只脚分别踩在两条船上,实际用来形容人同时追求两个目标或维持两种关系,结果可能两头落空。比如有人一边工作一边备考公务员,但精力分散导致效率低下,最终工作和考试都没达到预期。这时候人们就会说:“你这可是脚踏两只船啊!”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核心问题在于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就像手机同时运行太多程序会卡顿一样,我们同时处理两件需要专注的事,往往容易顾此失彼。有个创业者白天上班晚上开店,结果身体累垮了,生意也没做起来。这提醒我们:选择太多未必是好事,专注才能走得更远。
生活中还有更隐蔽的“脚踏两只船”。比如恋爱中既舍不得现任的好,又放不下前任的温柔。这时候要问自己:是真心喜欢两个人,还是害怕做选择?心理学有个“决策疲劳”的概念,越是犹豫不决,消耗的心理能量越多。就像站在两条船中间,晃得越久越容易掉水里。
不过我倒觉得,某些情况下“脚踏两只船”也能变成优势。比如互联网行业的“AB测试”,就是同时尝试不同方案再择优选择。但关键在于要有明确的时间节点和评估标准,不能永远悬在空中。就像杂技演员踩高跷,看似危险却能保持平衡,前提是经过长期训练且目标清晰。
遇到需要抉择的时候,不妨试试“二选一”思维实验:假设某个选项突然消失,你会不会后悔?或者把选择期限缩短到24小时。很多纠结其实来自对未知的恐惧,而非事情本身。与其在两条船上左右为难,不如选条结实的船用力划桨——毕竟江河奔流,犹豫太久可能就错过码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