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ǎo tà yìng dì
成语解释:指实打实,十分稳靠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十卷:“况又实实是骨血,脚踏硬地,这家私到底是稳取的了。”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脚踏硬地
英文翻译:Pedal hard
脚:[jiǎo]1.人或某些动物的腿的最下面部分,用以支持身体并行走。2.物体的最下部:山脚。墙脚。3.旧指跟体力搬运有关的:脚夫。脚行。[jué]同“角(jué)”。现多用角。
踏:[tà]1.踩:不要踏坏庄稼。脚踏实地。2.到现场去:踏看。踏勘。[tā]〔踏实〕同“塌实”
硬:1.物体内部的组织紧密,受外力作用后不容易改变形状(跟“软”相对):坚硬。硬木。硬煤。2.(性格)刚强;(意志)坚定:强硬。硬汉子。话说得硬。3.坚决或执拗地(做某事):不让他去,他硬要去。4.勉强地(做某事):硬撑。他一发狠,硬爬上去了。5.(能力)强;(质量)好:硬手。货色硬。
地:[dì]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8.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9.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10.底子:质地。[de]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脚踏硬地”这个成语大家可能不常听说,但它其实和“脚踏实地”有异曲同工之妙。比如有人这样描述自己的创业经历:“虽然市场竞争激烈,但我始终坚持脚踏硬地,先做好产品测试再推向市场。”这句话用具体的场景,让我们感受到务实的态度。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要强调“硬地”?其实这里的“硬地”暗含了可信赖的支撑。想象一下在松软的沙地上行走,每步都可能打滑;而在夯实的土地上,脚步会更稳当。就像家长教育孩子时会说:“别总想着走捷径,脚踏硬地学到的本事才扎实。”这比单纯说“好好学习”更形象生动。
我发现这个成语在现代职场中特别有现实意义。有个程序员朋友分享过:“刚入行时总想用炫酷的技术,后来才明白脚踏硬地把基础代码写规范更重要。”这让我联想到,在追求创新时,扎实的基本功反而能让创意真正落地。就像建筑工地的打桩机,只有基础稳固,才能盖起摩天大楼。
再来看个有趣的对比:有人用“云端漫步”形容互联网时代的机遇,但老工程师会提醒年轻人:“脚踏硬地调试设备,比你盯着手机刷热点实在。”这种反差提醒我们,虚拟世界的便利不能替代现实中的实践经验。就像学游泳,看再多教学视频,也要真正下水扑腾才能学会。
说到教育领域,有位中学老师的做法值得借鉴。他要求学生在做实验时“脚踏硬地观察现象,别急着翻参考答案”。这种教学理念培养出的学生,在遇到陌生题型时往往能更快找到突破口。这或许印证了那句话:慢功夫里藏着真智慧。
最后想说的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脚踏硬地”更像是一种选择。当我们被各种速成班广告包围时,能沉下心打磨技能的人,反而会走得更远。就像农民不会因为天气预报说有雨,就放弃松土施肥——好收成永远属于那些既仰望星空,又踏实耕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