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āo liáng wán zhù
成语解释:指富贵人家子弟的生活,有浮华奢侈。浅薄无知之意。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6回:“宝钗笑道:“真真膏粱纨袴之谈!我们虽是千金,原不知道这些事。””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富贵人家
繁体字形:膏粱紈袴
英文翻译:Kaoliang and Wanbi
膏:[gāo]1.脂肪,油;肥肉:焚膏继晷(guǐ)。2.糊状的东西:牙膏。药膏。3.中成药剂型之一。在常温时为固体、半固体或半流体的制品。可分为内服膏、外贴膏、外敷膏:益母草膏。狗皮膏。紫草膏。4.肥沃:膏壤。[gào]1.把油抹在车轴或机械的转动部位上,使润滑:膏车。2.把毛笔蘸墨后在砚台上掭:膏笔。
粱:1.高粱。2.古指品种特别好的谷子。3.精美的主食:膏粱。
纨:很细的丝织品;细绢:纨扇。
袴:同“裤”。
“膏粱纨袴”这个词,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陌生?其实它形容的是那些从小在富贵环境中长大、生活奢靡却缺乏实际能力的人。举个例子:小王从小锦衣玉食,连鞋带都是保姆帮他系的,可当他第一次独自租房时,连水电费都不会交,邻居摇头叹道:“真是膏粱纨袴啊!”
这时候你可能想问:为什么这类人容易缺乏生存能力呢?答案其实很简单——他们的生活环境过度依赖他人,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从未经历风雨。比如电视剧里常见的豪门少爷,遇到公司危机只会拍桌子喊“找我爸解决”,却连财务报表都看不懂,这正是“膏粱纨袴”的典型表现。
不过换个角度想,这全是他们的错吗?未必。有个真实案例:某企业家女儿留学归来,本想从基层做起,结果父母直接安排她当副总。半年后项目搞砸了,员工私下议论:“穿高定的手哪会搬砖?”你看,有时候“膏粱纨袴”的形成,环境推力可能比个人选择影响更大。
我曾在博物馆见过有趣对比:明代地主家的镶玉腰带,和农民磨出老茧的草鞋摆在一起。这让我想到,物质丰裕本身不是问题,关键在于是否与真实世界保持连接。就像现在有些富二代主动参加野外生存训练,反而比普通孩子更快掌握急救技能,这说明突破“膏粱纨袴”标签的关键,在于主动跳出舒适区。
下次遇到类似情况,不妨观察下:那个穿着名牌却手足无措的年轻人,是真的无能,还是缺少历练机会?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有自己未察觉的“舒适茧房”。重要的是保持清醒认知——无论是含着金汤匙出生,还是普通家庭的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永远是人生最硬的底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