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ě běn cóng mò
成语解释:舍:放弃,舍弃;逐:追求。抛弃根本,追求枝节。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而只抓细微末节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9卷:“自己亲族贫乏,尚不肯周济分文,到得此辈募缘,偏肯整几两价布施,岂不是舍本从末的痴汉!”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指本末倒置
繁体字形:捨本従末
英文翻译:Sacrifice from the end
舍:[shè]1.房屋:宿舍。校舍。2.舍间:敝舍。寒舍。3.养家畜的圈:猪舍。牛舍。4.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的或同辈年纪小的亲属:舍侄。舍弟。5.姓。6.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退避三舍。[shě]1.舍弃:四舍五入。舍近求远。2.施舍:舍粥。舍药。
本:1.草木的根:本草(泛指中药)。无本之木。2.事物的根源,与“末”相对:本末(头尾;始终)。根本(根源;彻底;本质上)。3.草的茎,树的干:草本植物。4.中心的,主要的:本部。本体。5.原来:本来。本领。6.自己这方面的:本国。本身。本位。本分(fèn)。
从:[cóng]1.依顺:顺从。盲从。从善如流。2.采取,按照:从优。3.跟随:愿从其后。4.跟随的人:侍从。仆从。5.参与:从业。从政。投笔从戎。6.由,自:从古至今。从我做起。7.次要的:主从。从犯。8.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从父(伯父、叔父的通称)。9.中国魏以后,古代官品(有“正品”和“从品”之分,宋代龙图阁大学士为从二品)。10.姓。[zòng]1.古同“纵”,竖,直。2.古同“纵”,放任。
末:1.东西的梢;尽头:末梢。秋毫之末。2.不是根本的、主要的事物(跟“本”相对):本末倒置。舍本逐末。3.最后;终了;末尾:春末。明末。末班车。上世纪末。4.末子:锯末。茶叶末儿。把药研成末儿。5.姓。6.戏曲角色行当,扮演中年男子,京剧归入老生一类。
“舍本从末”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丢掉根本,追求枝节”,常用来形容人做事分不清轻重,把次要的当重点,反而忽略了核心问题。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小明为了攒钱买最新款手机,连续三个月只吃泡面,结果营养不良进了医院——手机是“末”,健康才是“本”,这种选择就属于典型的舍本从末。
为什么人们会明知故犯? 其实很多时候,短期可见的诱惑比长期利益更抓人眼球。就像网购时为了凑满减,硬买不需要的东西,最后反而多花钱。这时候的“满减优惠”就像成语里的“末”,而“实际需求”才是那个被遗忘的“本”。
职场中也常见类似情况:某公司全员加班赶制年度宣传片,却对产品质量下滑视而不见。表面看宣传片制作精良(末),但消费者最终买的是产品本身(本)。这种决策偏差往往源于“看得见的成果更容易被认可”的心理惯性。
怎么避免这种思维陷阱? 我有个亲身体验:作为自由撰稿人,曾经沉迷于研究各种排版技巧,后来发现读者更在意内容干货。现在我会先把90%精力放在打磨观点上,剩余10%处理视觉效果——这种“本末排序法”让工作效率翻倍。
有趣的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放大了舍本从末的现象。短视频平台里,无数人花几个小时拍15秒的“精致生活”,现实中却乱作一团。当我们习惯性追求“展示价值”胜过“真实体验”,本质上也是在重复这个成语揭示的误区。
下次面临选择时,不妨问自己:“三个月后,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这个问题就像导航仪,能帮我们绕开那些看似诱人的岔路。毕竟人生不是短跑冲刺,找准方向比盲目加速更重要——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