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kǔ bù kè yán
成语解释:指痛苦得无非用言语来形容
成语出处:宋 李昌龄《乐善录 刘贡父》:“晚年得恶疾,须眉堕落,鼻梁断坏,苦不可言。”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十分痛苦
繁体字形:苦不可言
英文翻译:suffer unspeakably pain
苦:1.像胆汁或黄连的味道(跟“甘、甜”相对):苦胆。这药苦极了。2.难受;痛苦:苦笑。艰苦。愁眉苦脸。苦日子过去了。苦尽甘来。3.使痛苦;使难受:一家五口都仗着他养活,可苦了他了。4.苦于:苦旱。苦夏。5.有耐心地;尽力地:苦劝。苦干。苦思。勤学苦练。6.除去得太多;损耗太过:指甲剪得太苦了。这双鞋穿得太苦了,不能修理了。7.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可:[kě]1.许可:认可。2.能够:牢不可破。3.值得:可爱。4.连词。却;可是。表示转折:他年纪不大,力气可不小。5.副词。1.表示强调:在抗旱斗争中群众的劲头可大啦!2.用在疑问句中加强疑问语气:你可知道?。都说这办法好,可谁敢担保不出问题呢?6.适合:可人意。可口。可心。7.文言副词。大约:年可二十。[kè]〔可汗〕简称汗。古代鲜卑、突厥(jué)、回纥(hé)、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汗(hán)。
言:1.话:言语。语言。格言。诺言。发言。有言在先。言外之意。2.说:言之有理。畅所欲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3.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言诗。万言书。全书近二十万言。4.姓。
“苦不可言”这个词,光听字面意思就能感受到一种压抑感。它形容的是内心极度痛苦,但偏偏找不到合适的方式表达出来。比如有人被误解却无法自证清白,只能咬牙硬撑,这时候说“心里真是苦不可言”,瞬间就能让人共情。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有些人遇到困境时会“苦不可言”?举个例子,职场新人小王发现上司的工作安排有漏洞,但怕被贴上“爱挑刺”的标签,只能默默加班补救。这种想说又不敢说的纠结,背后其实是“身份不对等”带来的表达障碍。
换个角度看,这个词也常出现在历史故事里。比如《史记》中记载的韩信受胯下之辱,当时他选择隐忍不发,旁人看来或许觉得窝囊,但那种“苦不可言”恰恰成了他后来逆袭的伏笔。这让我想到,有时候沉默未必是软弱,反而可能是积蓄力量的前奏。
现代生活中,“苦不可言”有了新形态。朋友曾和我吐槽,明明工作压力大到失眠,却要在朋友圈晒美食假装岁月静好。这种“报喜不报忧”的社交压力,让很多年轻人活成了“痛苦表演艺术家”。但换个思路,适当示弱其实能获得更多支持——毕竟谁都不是钢铁侠。
说到底,“苦不可言”的状态往往源于对结果的过度担忧。就像站在十字路口的人,既怕选错方向,又怕别人笑话自己胆小。但换个角度想,承认困境本身就是种勇气。与其让痛苦在心里发酵,不如试着用行动打破僵局——哪怕是先找棵树洞倾诉呢?
最后想说,这个成语提醒我们:人类的悲欢虽不相通,但表达的权利永远在自己手中。与其让“苦不可言”成为心结,不如把它当作成长的催化剂。毕竟连咖啡都要经历研磨萃取才能飘香,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