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áo
  • jiǎ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áo cí bù jiǎn

成语解释:茅茨:茅屋;翦:修饰。用茅草覆盖屋顶,而且没有修剪整齐。形容生活简陋俭朴

成语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五蠹》:“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形容生活简陋

繁体字形:茅茨不翦

英文翻译:MAOCI not Jian

茅茨不翦的意思

茅:1.白茅。2.(Máo)姓。

茨:1.用茅草和芦苇盖屋,也指用茅草盖的屋。2.蒺藜。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翦:1.姓。2.“剪”的异体字。

成语评论

茅茨不翦”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生僻,但它背后的故事其实挺有意思的。简单说,它形容的是用茅草盖屋顶却不修剪整齐,比喻人追求自然简朴,不刻意装饰。比如你可以说:“张爷爷退休后住在乡下,房子就是茅茨不翦的风格,屋顶的茅草随风摇晃,反而有种野趣。”这种生活方式是不是有点现代人说的“极简主义”那味儿了?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古人会用不修剪的茅草来比喻简朴呢?” 其实这和早期社会资源有限有关。古代普通人盖房子,能遮风挡雨就行,不会花精力去修整茅草的边角。这种“够用就好”的态度,反而成了崇尚自然的象征。就像现在有人用旧木箱当茶几,不刷漆不抛光,图的就是那份随性。

我老家隔壁的王阿姨就是个活例子。她家小院的篱笆从来不用铁网,就用山上的荆条随便编编。有次刮大风塌了一角,她笑着说:“塌了就塌了,正好换个造型。”这种“茅茨不翦”式的生活智慧,倒让我想起庄子说的“无用之用”——看似不完美的东西,反而藏着独特的价值。

现代人总在追求“精致感”,但有时候用力过猛反而别扭。上次在咖啡馆见到个姑娘,非要给旧帆布包缝上几十颗水钻,结果原本挺有味道的包变得像圣诞树。这让我觉得,茅茨不翦”不仅是种审美,更是种懂得留白的智慧。就像写文章要删掉赘述,过日子也该学会给生活“减减肥”。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现在很多网红民宿主打“毛坯风”,水泥墙不抹平,水管故意露在外面。虽然和真正的茅草屋不是一回事,但那种“不完美才真实”的理念倒是古今相通。不过要注意别走极端——上次我去的那家,马桶旁边就是裸露的电线,这就不是风格而是安全隐患了。

说到底,“茅茨不翦”教会我们区分必要和多余。就像手机壳要不要贴满亮片?花园里的落叶该不该每天扫?答案没有标准,但至少让我们多了一个思考角度:在追求功能性的同时,能不能给自然留点呼吸的空间? 这种平衡之道,或许才是这个成语给现代人最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