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īng jí sè tú
成语解释:满路都是荆棘。比喻环境困难,障碍很多。
成语出处:鲁迅《华盖集 导师》:“问什么荆棘塞途的老路,寻什么乌烟瘴气的鸟导师!”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宾语、补语、定语;比喻前进路上困难重重
繁体字形:荆棘僿途
英文翻译:fraught with difficulties
荆:1.灌木。种类很多。多丛生,枝条柔软,可编筐篓。2.古时用荆条做成的刑杖:负荆请罪。3.春秋时楚国也称荆。
棘:1.酸枣树,落叶灌木。有刺,果小味酸。种子供药用,治神经衰弱等。树可作嫁接大枣树的砧木。2.带刺草木的通称:荆棘。3.刺;扎:棘手。
塞:[sāi]1.堵;填:塞住漏洞。箱子塞满了。2.堵住瓶口或其他器物口的东西:瓶塞儿。软木塞儿。[sè]同“塞(sāi)”。用于书面语词,如“闭塞”“阻塞”“塞责”“茅塞顿开”等。[sài]边界上隔绝内外的屏障。泛指易于据守御敌的险要地方:塞外。要塞。边塞。
途:1.道路:路途。旅途。长途。道听途说。半途而废。用途。2.姓。
“荆棘塞途”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其实就是比喻前进路上困难重重。比如小王想开奶茶店,刚签完租房合同就遇到疫情封控,装修队进不来,原料涨价,这可不就是现实版的荆棘塞途吗?这时候有人要问:荆棘塞途和普通困难有啥区别?关键在于这个成语自带画面感——不是小水坑,而是整条路都被带刺植物堵死,让人必须动手清理才能前进。
试想老张带着团队开发新产品,市场突然出现政策限制,核心工程师被挖角,资金链又吃紧。这种情况下说“遇到些麻烦”太轻描淡写,用“荆棘塞途”就特别贴切。这里藏着个有趣现象:古人用植物比喻困境,现代人用科技难题打比方,但面对阻碍时的心理冲击其实古今相通。
有人可能会疑惑:现在都用导航软件绕开堵车路线,这个成语过时了吗?恰恰相反!当代人面临的选择焦虑比古人更复杂。就像毕业生同时收到五家公司的offer,每条路都充满未知挑战,这种精神层面的“荆棘塞途”反而更磨人。这时候需要的不是镰刀,而是清醒的自我认知。
我观察到一个有意思的对比:老一辈遇到困难常说“慢慢磨”,年轻人更喜欢说“正面刚”。其实两种态度都能破解荆棘塞途——前者像用厚底鞋踩过荆棘,后者像挥舞柴刀开路。重要的是明白没有绝对正确的解法,就像登山时有人选择之字形迂回,有人坚持直线攀登。
最近帮朋友策划乡村文旅项目时深有体会。原本设想的竹林民宿方案,碰上了土地性质限制、村民意见分歧、施工材料运输难三大关卡。每次开会都像在荆棘丛里找路,但当我们把障碍逐个拆解成“办理农用地手续”“组织村民议事会”“寻找替代建材”三个具体动作时,突然发现带刺的枝条间透着阳光。
或许这些横在路上的荆棘,本就是成长路标。就像玩闯关游戏,系统生成障碍不是为了阻止玩家,而是为了激发解决问题的创意。下次遇到看似无解的局面时,不妨把“怎么办”换成“从哪个角度切入”,可能就会发现藏在刺丛里的秘密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