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ǒu duàn sī cháng
成语解释:藕已断开,但丝还长长地连接着。比喻表面上断了关系,实际上仍有牵连
成语出处:清 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回:“拭泪珠而洗面,藕断丝长。”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指男女间的感情
繁体字形:藕斷絲長
英文翻译:Lotus root with broken silk
藕:1.莲的地下茎,长形,肥大有节,白色,中间有许多管状的孔,折断后有丝。可以吃。也叫莲藕。2.(Ǒu)姓。
断:1.(长形的东西)分成两段或几段:砍断。割断。绳子断了。2.断绝;隔绝:断水。断电。断奶。断了关系。音讯断了。3.间断:她每天都来给老人洗衣、做饭,从没有断过。4.拦截:把对方的球断了下来。5.戒除(烟酒):断烟。断酒。6.姓。7.判断;决定:断语。诊断。独断专行。这个案子断得公道。8.绝对;一定(多用于否定式):断无此理。断不能信。
丝:1.蚕吐的像线的东西,是绸缎的原料。2.像丝的东西:粉丝。尼龙丝。3.形容极小,细微:丝毫。一丝不苟。4.市制长度、质量单位。10丝为1毫。
长:[cháng]1.两点之间的距离大(跟“短”相对)。a)指空间:这条路很长。长长的柳条垂到地面。b)指时间:长寿。夏季昼长夜短。2.长度:南京长江大桥气势雄伟,铁路桥全长6772米。3.长处:特长。取长补短。一技之长。4.(对某事)做得特别好:他长于写作。5.(旧读zhàng)多余;剩余:长物。6.姓。[zhǎng]1.领导人:部长。校长。乡长。首长。2.生:长锈。山上长满了青翠的树木。3.生长;成长:杨树长得快。这孩子长得真胖。4.增进;增加:长见识。长力气。吃一堑,长一智。
“藕断丝连”到底在说什么?举个现实例子:张姐和前夫离婚三年了,每次孩子学校活动他俩总要前后脚到场。嘴上说着“早没联系了”,微信里却存着对方推荐的儿科医生名片。这种既想保持距离又忍不住互相关心的状态,活像被拉长的藕丝——看着断了,实际还牵着。
有人问:这成语只能用在感情里吗?菜市场卖藕的老王给出了新解法。他总把断成两截的藕按整根价格卖:“您看这丝还连着,说明新鲜!”虽然带着狡黠,却意外契合成语本意——事物断裂后仍存在的隐性关联。就像离职员工悄悄关注前司动态,转学生留着旧校徽,表面分开的事物总藏着看不见的连线。
为什么人们难以彻底斩断联系?观察小区搬家现场会发现端倪。李奶奶往新家运家具时,硬要把用了二十年的腌菜坛塞进行李箱。坛子早不密封了,但她念叨:“闻着这味儿就想起老邻居”。那些看似无用的旧物,实则是记忆的实体锚点,构成我们与过往生活的隐形网络。
数字化时代给这个成语添了新注解。大学室友群沉寂三年后,突然因为某人分享的猫咪视频重新活跃;朋友圈点赞之交在深夜私聊窗口弹出心事。这种若即若离的关系模式,恰似电子屏幕里的藕丝——时隐时现却永不消失。
有观点认为执着于旧联系阻碍成长,我倒觉得适度的“丝连”能提供安全感。就像风筝需要那根细线,人类需要确认自己与某些人、事、地的隐形羁绊。关键是找到平衡:既不让旧丝缠住脚步,又能随时顺着丝线找回温暖记忆。下次整理旧物时,或许该留件不实用的纪念品——谁知道二十年后摸着它,会不会笑出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