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óng
  • guàn
  • tō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róng yè guàn tōng

成语解释:犹融会贯通。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成语出处:清 秦笃辉《平书 文艺下》:“殆于圣贤之义理,心领神会,融液贯通,然后参之经史子集,以发其光华,范之规矩准绳,以密其法律,而后乃称为文。”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学习或思想

繁体字形:融液貫通

英文翻译:interconnect

融液贯通的意思

融:1.融化:消融。春雪易融。2.融合;调和:融洽。水乳交融。3.流通:金融。4.姓。

液:液体:汁液。血液。溶液。液态。

贯:1.穿;贯通:如雷贯耳。学贯古今。2.连贯:鱼贯而入。累累如贯珠。3.旧时的制钱,用绳子穿上,每一千个叫一贯:万贯家私。4.世代居住的地方:籍贯。乡贯。5.事例;成例:一仍旧贯。6.姓。

通:[tōng]1.没有堵塞,可以穿过:管子是通的。山洞快要打通了。这个主意行得通。2.用工具戳,使不堵塞:用通条通炉子。3.有路达到:四通八达。火车直通北京。4.连接;相来往:沟通。串通。私通。通商。互通有无。5.传达;使知道:通知。通报。通个电话。6.了解;懂得:通晓。精通业务。粗通文墨。不通人情。他通三国文字。7.指精通某一方面的人:日本通。万事通。8.通顺:文章写得不通。9.普通;一般:通常。通病。通例。通称。10.姓。[tòng]用于动作:打了三通鼓。挨了一通儿说。

成语评论

有人问:“融液贯通”这个成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正确的写法应该是“融会贯通”,指将不同领域的知识或经验融合,形成更深刻的理解。比如一位厨师研究化学后,发现食材加热时的美拉德反应能提升风味,这便是将科学与烹饪“融会贯通”的结果。

这让我想到朋友老张的故事。他原本是程序员,后来转行做产品经理。刚开始总被吐槽“技术思维太重”,直到他把编程里的模块化思路用在产品设计上——像拆分代码一样拆解用户需求,反而做出了更易用的APP。这种跨界迁移能力,不就是“融会贯通”的生动体现吗?

有人疑惑:这和死记硬背有什么区别?举个真实案例。医学院学生小王发现,单纯背诵解剖图谱总记不住神经走向。后来他把人体想象成地铁网络,每条神经都是特定线路,结果记忆效率提升三倍。可见真正的融会贯通需要创造性的联结,就像用新钥匙开旧锁,能找到意想不到的解法。

在我的观察中,这种能力在信息时代愈发重要。去年帮孩子辅导功课时发现,现在考试越来越注重跨学科整合。比如有道题要求用物理原理解释历史战役中的排兵布阵,这逼着学生必须打破知识壁垒。或许未来的教育趋势,就是培养更多“八爪鱼式”的思维者。

最后分享个实用技巧:尝试每周记录三个“跨界点子”。就像设计师从蜂巢结构获得建筑灵感,咖啡师借鉴鸡尾酒调配开发新品。知识本身是点状的,当我们主动编织联结之网,那些灵光乍现的瞬间,就是融会贯通最迷人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