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uàn tōng róng huì
成语解释:犹言融会贯通。
成语出处:宋·袁燮《〈象山先生文集〉序》:“自始知学,讲求大道,弗得弗措,久而寝明,又久而大明,此心此理,贯通融会,美在其中,不劳外索。”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学习或思想
繁体字形:貫通融會
英文翻译:Integration
贯:1.穿;贯通:如雷贯耳。学贯古今。2.连贯:鱼贯而入。累累如贯珠。3.旧时的制钱,用绳子穿上,每一千个叫一贯:万贯家私。4.世代居住的地方:籍贯。乡贯。5.事例;成例:一仍旧贯。6.姓。
通:[tōng]1.没有堵塞,可以穿过:管子是通的。山洞快要打通了。这个主意行得通。2.用工具戳,使不堵塞:用通条通炉子。3.有路达到:四通八达。火车直通北京。4.连接;相来往:沟通。串通。私通。通商。互通有无。5.传达;使知道:通知。通报。通个电话。6.了解;懂得:通晓。精通业务。粗通文墨。不通人情。他通三国文字。7.指精通某一方面的人:日本通。万事通。8.通顺:文章写得不通。9.普通;一般:通常。通病。通例。通称。10.姓。[tòng]用于动作:打了三通鼓。挨了一通儿说。
融:1.融化:消融。春雪易融。2.融合;调和:融洽。水乳交融。3.流通:金融。4.姓。
会:[huì]1.聚合;合在一起:会合。会齐。会诊。会审。2.见面;会见:会面。会客。昨天没有会着他。3.有一定目的的集会:晚会。舞会。开会。报告会。晚上有一个会。4.某些团体:工会。妇女联合会。5.庙会:赶会。6.民间朝山进香或酬神求年成时所组织的集体活动,如香会、迎神赛会等。7.民间一种小规模经济互助组织,入会成员按期平均交款,分期轮流使用。8.主要的城市:都会。省会。9.时机:机会。适逢其会。10.应当:长风破浪会有时。11.理解;懂得:体会。误会。心领神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12.熟习;通晓:会英文。会两出京戏。13.助动词。表示懂得怎样做或有能力做(多半指需要学习的事情):我不会滑冰。这孩子刚会走路,还不大会说话。14.助动词。表示擅长:能说会道。会写会画的人倒不太讲究纸的好坏。15.助动词。表示有可能实现:他不会不来。树上的果子熟了,自然会掉下来。16.付账:会账。我会过了。17.见〖会儿〗、〖会子〗。[kuài]总计:会计。
什么是真正的“贯通融会”?想象一下,当你在解数学题时突然发现物理定律能提供新思路,或者用历史故事解释现代社会的经济现象,这种跨领域的思维联动就是贯通融会的生动体现。
举个具体例子:有位设计师接到儿童医院改造项目时,没有局限于传统设计理念,反而从游乐场的色彩搭配、动画片的叙事节奏中提取灵感,最终创造出既专业严谨又充满童趣的空间。这种打破行业壁垒的创意,正是贯通融会的价值所在。
为何这个能力如此重要?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单一领域的专精已不足以应对复杂挑战。就像拼图游戏,当我们把不同领域的认知碎片拼接起来,往往会发现意想不到的完整图景。某科技公司研发智能手表时,工程师发现加入舞蹈动作捕捉技术,竟能更精准识别运动手势,这就是跨界思维带来的突破。
我曾观察到一个有趣现象:擅长即兴演奏的爵士乐手,在处理突发工作状况时往往更从容。这种将艺术创作中的随机应变迁移到职场的能力,本质上就是贯通融会的实践应用。它提醒我们,知识的边界其实是人为设定的,真正的智慧在于发现事物间的隐秘关联。
如何培养这种思维方式?不妨试试“知识嫁接法”——阅读小说时思考人物动机与管理学的关联,品尝美食时分析地域气候对食材的影响。某位植物学家告诉我,他研究叶片脉络的成果启发了城市交通规划,这种思维跳跃看似偶然,实则是长期跨领域观察的自然结果。
下次遇到难题时,试着像调鸡尾酒那样混合不同领域的认知。当编程逻辑遇上诗歌韵律,当建筑结构碰撞人体工学,往往会产生令人惊喜的解决方案。这个世界本就没有孤立存在的知识,有的只是等待被串联的思想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