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róng huì guàn tōng
成语解释:融会:融合领会;贯通:透彻理解。指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合贯穿在一起;从而取得对事理全面透彻的理解。
成语出处:宋 朱熹《朱子全书 学三》:“举一而三反,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融會貫通
英文翻译:achieve mastery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the subject
融:1.融化:消融。春雪易融。2.融合;调和:融洽。水乳交融。3.流通:金融。4.姓。
会:[huì]1.聚合;合在一起:会合。会齐。会诊。会审。2.见面;会见:会面。会客。昨天没有会着他。3.有一定目的的集会:晚会。舞会。开会。报告会。晚上有一个会。4.某些团体:工会。妇女联合会。5.庙会:赶会。6.民间朝山进香或酬神求年成时所组织的集体活动,如香会、迎神赛会等。7.民间一种小规模经济互助组织,入会成员按期平均交款,分期轮流使用。8.主要的城市:都会。省会。9.时机:机会。适逢其会。10.应当:长风破浪会有时。11.理解;懂得:体会。误会。心领神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12.熟习;通晓:会英文。会两出京戏。13.助动词。表示懂得怎样做或有能力做(多半指需要学习的事情):我不会滑冰。这孩子刚会走路,还不大会说话。14.助动词。表示擅长:能说会道。会写会画的人倒不太讲究纸的好坏。15.助动词。表示有可能实现:他不会不来。树上的果子熟了,自然会掉下来。16.付账:会账。我会过了。17.见〖会儿〗、〖会子〗。[kuài]总计:会计。
贯:1.穿;贯通:如雷贯耳。学贯古今。2.连贯:鱼贯而入。累累如贯珠。3.旧时的制钱,用绳子穿上,每一千个叫一贯:万贯家私。4.世代居住的地方:籍贯。乡贯。5.事例;成例:一仍旧贯。6.姓。
通:[tōng]1.没有堵塞,可以穿过:管子是通的。山洞快要打通了。这个主意行得通。2.用工具戳,使不堵塞:用通条通炉子。3.有路达到:四通八达。火车直通北京。4.连接;相来往:沟通。串通。私通。通商。互通有无。5.传达;使知道:通知。通报。通个电话。6.了解;懂得:通晓。精通业务。粗通文墨。不通人情。他通三国文字。7.指精通某一方面的人:日本通。万事通。8.通顺:文章写得不通。9.普通;一般:通常。通病。通例。通称。10.姓。[tòng]用于动作:打了三通鼓。挨了一通儿说。
“融会贯通”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抽象,但它其实就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小明原本只会用数学公式解题,但当他试着用数学中的逻辑分析语文阅读理解时,突然发现作者的观点和几何证明的步骤异曲同工——这种跨学科的关联思考,就是典型的融会贯通。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死记硬背有什么区别?”举个真实的例子:邻居张叔以前修车只懂换零件,后来他观察家电维修师傅的排障思路,把电路检查方法迁移到汽车故障诊断中,结果修车效率翻倍。真正的融会贯通不是搬运知识,而是像搭积木那样重组经验。
最近看到个有趣的现象:幼儿园老师教孩子用音乐节奏记乘法口诀。这种打破常规的教学创新让我想到,当代人需要的可能不是更多碎片化知识,而是构建不同领域间的“思维立交桥”。就像手机里的导航软件,单独的地图数据和实时路况都没用,只有两者融合才能规划最优路线。
“如何培养这种能力呢?”我的个人经验是:每次学新东西时,刻意问自己“这个原理在XX场景能用吗?”上周学摄影构图的三分法,试着用它调整工作报告的排版,结果领导说“这页PPT看着特别舒服”。这种主动寻找共性的思考方式,比单纯追求知识量更重要。
在短视频刷屏的时代,有人担心深度思考会被取代。但观察那些真正解决问题的高手,他们更像是知识的调酒师——把不同领域的原料混合,调出意想不到的解决方案。下次遇到难题时,不妨试试把两件看似无关的事情摆在一起,说不定会碰撞出新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