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pī jiǎ zhěn gē
成语解释:身穿坚甲,头枕兵器。指处于高度戒备状态。
成语出处:《新五代史 杂传十二 刘词》:“词居暇日,常被甲枕戈而卧。”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状语、定语;用于战争
繁体字形:被甲枕戈
英文翻译:The underdog
被:[bèi]1.睡觉时覆盖身体的东西:被子。被单。棉被。毛巾被。羽绒被。被褥。2.盖,遮覆:被覆。泽被后世(恩惠遍及后代)。3.遭遇,遭受:被灾。被难(nàn)。4.介词,用在句中表示主讲是受事者:他被(老板)辞退了。5.用在动词前,表示受动:被动。被告。被批评。被剥削。[pī]古同“披”,覆盖。
甲:1.天干的第一位。现常用来表示顺序的第一。2.第一;居第一位:甲级。桂林山水甲天下。3.动物身上有保护功用的硬壳:甲壳。指甲。4.围在人体或物体外面起保护作用的装备。用金属、皮革等制成:盔甲。装甲车。5.旧时户籍的编制单位。若干户为一甲,若干甲为一保。
枕:1.枕头:枕套。凉枕。2.躺着的时候把头放在枕头上或其他东西上:枕戈待旦。他枕着胳膊睡着了。3.姓。
戈:1.古代兵器,横刃,用青铜或铁制成,装有长柄。2.姓。
“被甲枕戈”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儿陌生?别急,咱们先拆开看。“被甲”就是穿着铠甲,“枕戈”是枕着兵器睡觉,合起来形容高度戒备、随时备战的状态。比如疫情初期,医护人员连夜调配物资、制定方案,这种“24小时待命”的状态,不就是现代版的被甲枕戈吗?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都和平年代了,这成语还有用吗?”其实,备战思维不只属于战场。比如程序员在系统上线前反复测试代码,农民在雨季前加固大棚,甚至学生考试前熬夜复习——这些场景里,谁不是“穿着铠甲、握着武器”应对挑战呢?
有个真实案例特别贴切:某科技公司在新产品发布前三个月,全员进入“战备模式”。研发部通宵调试设备,市场部提前策划应急预案,连保洁阿姨都主动延长工作时间。这种集体性的被甲枕戈,最终让产品顺利度过了上线初期的流量洪峰。
我认为这个成语最精妙之处在于动态平衡的智慧。就像冬奥会短道速滑运动员,既要保持起跑时的紧绷状态,又要随时调整姿态应对弯道。现代社会里,我们不必真的身披铠甲,但保持“适度紧张感”,反而能让工作生活更有主动权。
最后看个反差例子:某传统企业因为常年“刀枪入库”,当行业颠覆性技术出现时,管理层还在用五年前的方案开会讨论。这种缺乏被甲枕戈意识的状态,最终让企业付出了惨痛代价。可见居安思危从来都不是老生常谈,而是实实在在的生存智慧。
下次遇到重要项目时,不妨问问自己:我的“铠甲”够不够结实?“兵器”有没有磨利?毕竟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枕戈待旦的或许不是武器,而是我们持续迭代的能力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