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ù gōng zhé zú
成语解释:比喻不胜重任,败坏公事
成语出处:《周易·鼎》:“鼎折足,覆公餗。”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覆公摺足
英文翻译:Fu Gong breaks foot
覆:1.盖住:覆盖。被覆。天覆地载。2.底朝上翻过来;歪倒:颠覆。前车之覆,后车之鉴。3.同“复2”
公:1.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跟“私”相对):公款。公物。公事公办。2.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公分母。公议。公约。3.属于国际间的:公海。公制。公历。4.使公开:公布。公之于世。5.公平;公正:公买公卖。大公无私。秉公办理。6.公事;公务:办公。公余。因公出差。7.姓。8.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公爵。公侯。王公大臣。9.对上了年纪的男子的尊称:诸公。张公。10.丈夫的父亲;公公:公婆。11.属性词。(禽兽)雄性的(跟“母”相对):公羊。这只小鸡是公的。
折:[shé]1.断(多用于长条形的东西):树枝折了。桌子腿撞折了。2.亏损:折本儿。折耗。3.姓。[zhé]1.断;弄断:骨折。把树枝折断了。2.损失:损兵折将。3.弯;弯曲:曲折。百折不挠。4.回转;转变方向:转折。刚走出大门又折了回来。5.折服:心折。6.折合;抵换:折价。折账。折变。7.买卖货物时,照标价减去一个数目,减到原标价的十分之几叫做几折或几扣,例如标价一元的减到九角叫做九折或九扣,减到七角五分叫做七五折或七五扣:对折。打九折。8.元杂剧每一个剧本分为四折,一折相当于后来的一场。9.汉字中有曲折的笔画,形状有“乛乚꒒乙”等。10.姓。11.折叠:折扇。折尺。她把信折好,装在信封里。12.折子:奏折。存折儿。[zhē]1.翻转:折跟头。2.倒(dào)过来倒过去:水太热,用两个碗折一折就凉了。
足:1.脚;腿:足迹。足球。手舞足蹈。画蛇添足。2.器物下部形状像腿的支撑部分:鼎足。3.指足球运动:足坛。女足。4.姓。5.足以;值得(多用于否定式):不足为凭。微不足道。
“覆公折足”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它的核心意思是“因小失大”——就像搬动大鼎时不小心摔坏鼎脚,结果整个鼎都翻了。比如有人为了省时间抄近路,结果车子卡在泥坑里,反而耽误了一整天的工作。生活中的小事处理不好,往往会引发更大的麻烦。
那为什么人们容易掉入“覆公折足”的陷阱?举个例子,朋友小张为了赶项目进度,跳过了产品测试环节,结果上线后系统崩溃,客户集体投诉。这背后其实是侥幸心理作祟:人们总觉得自己能掌控风险,却低估了蝴蝶效应的威力。就像搭积木时抽走最底层的一块,整个结构都可能崩塌。
有个真实的案例特别典型:某建筑工地为了节省成本使用劣质钢筋,最后整栋楼出现裂缝。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关键环节的投入绝对不能打折。就像煮汤时少放了盐,整锅汤都会失去灵魂。
我观察到,现代人特别容易在“效率”和“质量”之间失衡。上周同事用AI批量生成报告,结果数据错误导致决策失误。这让我想到:工具再先进,也不能替代人的判断力。就像自动驾驶汽车遇到突发状况时,最终还是需要人类驾驶员接管。
如何避免重蹈覆辙?建议在重要事务中设置“检查点”。比如做年度计划时,可以分阶段验收成果;处理家庭矛盾时,及时沟通避免积怨。记住,防微杜渐比亡羊补牢更重要——毕竟修补裂痕的成本,往往远超最初的预防投入。
下次看到有人急匆匆处理重要事情时,不妨提醒他:“小心别覆公折足啊!”用这个成语既能精准表达担忧,又能让对方意识到潜在风险。毕竟生活中的很多教训,早就被古人浓缩在成语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