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én
  • zhī
  • yuā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fù pén zhī yuān

成语解释:翻过来放的盆子,阳光照不到里面。形容无处申诉的冤枉。

成语出处:《抱朴子·辨问》:“周孔自偶不信仙道。日月有所不照,圣人有所不知,岂可以圣人所不为,便云天下无仙,是责三光不照覆盆之内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指无处申诉的冤枉

繁体字形:覆盆之寃

英文翻译:dark injustice

覆盆之冤的意思

覆:1.盖住:覆盖。被覆。天覆地载。2.底朝上翻过来;歪倒:颠覆。前车之覆,后车之鉴。3.同“复2”

盆:1.盛东西或洗东西用的器具,口大,底小,多为圆形:花盆儿。脸盆。澡盆。2.形状略像盆的东西:骨盆。盆地。3.姓。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冤:1.冤枉;冤屈:冤情。鸣冤。申冤。含冤负屈。2.冤仇:冤家。结冤。3.上当;吃亏:花冤钱。白跑一趟,真冤!4.欺骗:你别冤人!

成语评论

覆盆之冤”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抽象,但它背后其实藏着许多生动的故事。比如,一位员工因为同事的失误被老板当众批评,而他根本没有犯错。这时候,他可能会感慨:“这简直是覆盆之冤!”——明明自己无辜,却像被倒扣的盆子罩住一样,无法自证清白。

为什么用“覆盆”来形容冤屈?其实这里的“覆盆”是个比喻。想象一下,如果真相被倒扣的盆子盖住,外人看不到里面的内容,只能靠猜测。这种“看不见的冤屈”恰恰呼应了成语的含义:事实被遮蔽,导致误解难以澄清。

历史上有个经典案例。宋代名臣包拯曾处理过一桩盗窃案,真凶早已逃之夭夭,但县官为了快速结案,硬是抓了个路过的书生顶罪。书生在公堂上大喊:“此乃覆盆之冤,望青天明察!”后来包拯重新调查,才让真相“重见天日”。这类故事提醒我们,缺乏证据或权力干预时,普通人很容易陷入被动。

现代社会如何避免“覆盆之冤”?我认为关键在于透明和沟通。比如公司制定清晰的考核标准,或者司法系统保留完整的证据链。去年我朋友就遇到过类似情况:领导误以为她泄露数据,幸亏聊天记录和操作日志都能追溯,最终洗清了嫌疑。这让我相信,完善的制度就像阳光,能掀开那些“倒扣的盆子”。

当然,完全消除误解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选择用更积极的态度面对。就像成语本身虽然描述冤屈,但历史上那些平反的故事总能让人看到希望。与其纠结于“为什么是我”,不如思考“如何证明自己”——毕竟,盆子终有被掀开的一天。

覆盆之冤的造句

  1. 造句 经过法院反复调查核实,这个覆盆之冤终于得到昭雪平反了。
  2. 造句 旧社会,由于有理无钱而遭受覆盆之冤的人何止千万。
  3. 造句 吴晗同志遭受的覆盆之冤得到平反昭雪,恢复了名誉。
  4. 造句 因为赵作海的覆盆之冤引发公众持续关注,最终使赵作海成为名人。
  5. 造句 女经理连连叫苦,那语气,仿佛受了什么覆盆之冤一般。
  6. 造句 所以条侯也不想过于和他们闹僵,他只相信自己是冤枉的,终能洗清覆盆之冤的。

"覆盆之冤"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