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àn
  • wéi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iàn yì bì wéi

成语解释:谓看到正义的事情就去做。

成语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

繁体字形:見義必為

英文翻译:do boldly what is righteous

见义必为的意思

见:[jiàn]1.看到:看见。罕见。见微知著。见义勇为。见异思迁。2.接触,遇到:怕见风。见习。3.看得出,显得出:见效。相形见绌。4.(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见上。见下。5.会晤:会见。接见。6.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见解。见地(见解)。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7.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见外。见教。见谅(原谅我)。见笑(被讥笑)。8.姓。[xiàn]1.古同“”,出现,显露。2.古同“”,现存。

义:1.公正合宜的道理;正义:道义。大义灭亲。义不容辞。2.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义举。义演。3.情谊:情义。忘恩负义。4.因抚养或拜认而成为亲属的:义父。义女。5.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义齿。义肢。6.姓。7.意义;道理:字义。定义。微言大义。

必:1.必定;必然:我明天三点钟必到。不战则已,战则必胜。2.必须;一定要:事必躬亲。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必有一定的条件。3.姓。

为:[wéi]1.做:有为。事在人为。敢作敢为。大有可为。2.充当:选他为代表。3.变成;成:一分为二。化为乌有。变沙漠为良田。4.是:十寸为一尺。5.姓。6.被(跟“所”字合用):这种艺术形式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7.常跟“何”相应,表示疑问或感叹:何以家为(要家干什么)?8.附于某些单音形容词后,构成表示程度、范围的副词:大为高兴。广为传播。深为感动。9.附于某些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气:极为重要。甚为便利。颇为可观。尤为出色。[wèi]1.帮助;卫护:为吕氏者右袒,为刘氏者左袒。2.表示行为的对象;替:为你庆幸。为人民服务。为这本书写一篇序。3.表示原因、目的:大家都为这件事高兴。为建设伟大祖国而奋斗。4.对;向:不足为外人道。

成语评论

见义必为”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见到正义之事必定行动”。但具体怎么用?举个真实场景:比如地铁上有人手机被偷,周围乘客合力围住小偷并报警——这就是“见义必为”的鲜活案例。大家可能会疑惑:现在社会冷漠现象不少,真有人愿意冒险吗?其实关键在于“可为”与“能为”的平衡,既要有勇气,也要有保护自己的智慧。

有人问:“见义必为必须亲自出手吗?”答案是否定的。去年杭州有位老太太发现邻居家着火,第一时间拨打119并挨家挨户敲门疏散,全程没冒险冲进火场。她用更适合自身能力的方式践行了这个成语,这说明“必为”不等于蛮干,而是强调责任意识与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在职场中也存在这类场景。比如新员工发现公司财务漏洞,选择通过正规渠道上报而非视而不见。有人担心举报会影响前途,但换个角度看,这正是“见义必为”在现代社会的进化形态——用专业态度守护规则。这种选择往往比单纯的“热血行动”更需要持续性的勇气。

我观察到,现在年轻人更倾向“智慧型见义”。有个大学生通过编写防诈骗小程序,半年阻止了二十多起网络诈骗。这打破了对成语的传统理解,证明数字时代下,“为”的方式可以突破物理限制。当善意与创造力结合,正义行为的影响范围能呈几何级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见义必为不等于道德绑架。上海某小区组织“善意接力站”,提供雨伞共享、临时看护等便民服务,参与者随时可以加入或退出。这种低门槛的公益模式,反而让更多人愿意长期参与。这说明降低行动成本,能让“必为”从偶尔的壮举变成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最后想说的是,见义必为的核心价值在于“不因善小而不为”。扶起倒地的共享单车、给迷路游客指个方向,这些微小举动同样在构建社会正义的基石。当我们把成语从书本搬到生活,会发现它从来都不是遥不可及的理想,而是每个人都能参与的当下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