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àn
  • ér
  • zuò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iàn jī ér zuò

成语解释:几:苗头;作:行动。指发现一点苗头就立刻采取措施。

成语出处:《周易 系辞下》:“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見几而作

英文翻译:take immediate measures when finding symptoms

见几而作的意思

见:[jiàn]1.看到:看见。罕见。见微知著。见义勇为。见异思迁。2.接触,遇到:怕见风。见习。3.看得出,显得出:见效。相形见绌。4.(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见上。见下。5.会晤:会见。接见。6.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见解。见地(见解)。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7.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见外。见教。见谅(原谅我)。见笑(被讥笑)。8.姓。[xiàn]1.古同“”,出现,显露。2.古同“”,现存。

几:[jǐ]1.询问数量多少:几个人?。来了几天?2.表示不定的数目:十几岁。几十个。所剩无几。[jī]1.小桌子:茶几。窗明几净。2.副词。将近;差一点:月几望(月亮将近十五满月)。几死者数(shuò)(好几次都差一点死掉)。

而: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而来。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因公而死。视情况而定。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5.姓。

作:[zuò]1.劳动;劳作:精耕细作。作息制度。2.起:振作。枪声大作。3.写作;作品:著作。佳作。4.假装:作态。装模作样。5.当作;作为:过期作废。6.进行某种活动:同不良倾向作斗争。自作自受。7.同“”。[zuō]作坊:小器作。

成语评论

"见几而作"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它到底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就是看到事情露出苗头就立刻行动。比如天气预报说下午有暴雨,你出门前看到天边乌云密布,赶紧往包里塞了把伞——这就是最接地气的"见几而作"。

有人问:"这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其实大有关系。你看小区门口新开了三家奶茶店,张阿姨马上把自家车库改造成快递驿站,这就是见微知著的智慧。她观察到快递量激增,抓住机会在竞争白热化前开辟新赛道,比等着收房租的邻居多赚了五成收入。

年轻人找工作也适用这个道理。小王发现公司开始缩减市场部预算,立即报名学习数据分析课程。半年后公司裁员时,他凭借新技能顺利转岗到运营部。这种提前布局的警觉性,就像春天播种时看到天边乌云,知道要带蓑衣下地干活。

我有个有趣的观察:现代人总说"等准备好了再开始",但真正的高手更在意时机的捕捉。就像冲浪者不会等浪头完全成型才出发,而是在海水微妙涌动时就开始调整站位。去年有位做自媒体的朋友,发现短视频平台开始推广知识类内容,连夜把图文改造成3分钟小课堂,三个月粉丝量翻了十倍。

不过要注意,见几而作不等于盲目行动。老话说"三思而后行",得先看清苗头背后的本质。就像看到超市鸡蛋打折就抢购十盒,结果发现保质期只剩三天,这就成了冲动消费。真正的智慧在于像中医把脉那样,既能感知细微变化,又能判断整体趋势。

下次当你发现生活中出现不寻常的迹象,不妨停下刷手机的手,给自己三分钟思考:这个变化背后藏着什么机会或风险?是时候调整计划了吗?或许就在这转念之间,你已经握住了改变轨迹的方向盘。毕竟命运就像公交车,错过这班可能要多等半小时,但找准站牌位置的人,永远能优雅地刷卡上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