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àn jī ér zuò
成语解释:看到适当时机立即行动。
成语出处:三国 蜀 诸葛亮《将苑 应机》:“夫必胜之术,合变之形,在于机也。非智者孰能见机而作乎?”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连动式;作谓语;指看到适当时机立即行动
繁体字形:見機而作
英文翻译:take advantage of an opportunity that comes one 's way
见:[jiàn]1.看到:看见。罕见。见微知著。见义勇为。见异思迁。2.接触,遇到:怕见风。见习。3.看得出,显得出:见效。相形见绌。4.(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见上。见下。5.会晤:会见。接见。6.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见解。见地(见解)。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7.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见外。见教。见谅(原谅我)。见笑(被讥笑)。8.姓。[xiàn]1.古同“现”,出现,显露。2.古同“现”,现存。
机:1.机器:缝纫机。打字机。插秧机。拖拉机。2.飞机:客机。运输机。机场。机群。3.事情变化的枢纽;有重要关系的环节:事机。生机。转机。4.机会;时机:乘机。随机应变。机不可失。5.生活机能:有机体。无机化学。6.重要的事务:日理万机。7.心思;念头:动机。心机。杀机。8.能迅速适应事物的变化的;灵活:机智。机警。9.姓。
而: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而来。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因公而死。视情况而定。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5.姓。
作:[zuò]1.劳动;劳作:精耕细作。作息制度。2.起:振作。枪声大作。3.写作;作品:著作。佳作。4.假装:作态。装模作样。5.当作;作为:过期作废。6.进行某种活动:同不良倾向作斗争。自作自受。7.同“做”。[zuō]作坊:小器作。
“见机而作”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换个角度想,它其实就像生活中的“天气预报”——看到乌云密布就赶紧收衣服,这就是典型的见机而作。比如公司会议上,小王发现领导对某个方案皱眉,他立刻接话补充了成本优化的思路,结果成功化解冷场。这种“临时加戏”的行为算不算莽撞?其实不然,关键在于他捕捉到了领导未明说的顾虑。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冲动行事’有什么区别?”举个例子:老张发现最近社区团购火爆,连夜研究供应链,三个月后他的生鲜配送小程序用户破万。而邻居老李同样看到趋势,却盲目加盟高价奶茶店,最终血本无归。差异就在于前者是分析需求后的精准发力,后者只是跟风投机。
有个有趣的现象:疫情期间,健身房教练小林把私教课改成线上直播,还搭配营养食谱售卖。当被问“转型是否太冒险”,他说:“会员在家更需要专业指导,这是需求缺口。”这种在危机中找转机的智慧,正是见机而作的高级版本——不仅看到表象变化,更能洞察本质需求。
我个人观察发现,现代社会的“机”往往藏在细节里。上周去菜市场,发现卖菜大姐在塑料袋上印了微信二维码,旁边写着“满30元送葱姜”。这种微小创新背后,是她观察到年轻人忘带零钱、注重便捷的生活习惯。可见见机而作不一定要做大事,日常经营中的灵活调整同样可贵。
最后想说的是,这个成语的现代版解读应该是“动态决策力”。就像开车时需要不断观察后视镜和仪表盘,生活中也需要培养对环境的敏感度。但切记别成为“机会主义囚徒”——十年前买房暴富的故事不会简单重演,真正的见机而作,永远是理性判断与果断行动的结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