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àn duō shí guǎng
成语解释:识:知道。看到的多;知道的广。形容资格较老;经验丰富;知识广博。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还是大家宝眷,见多识广,比男子汉眼力,到胜十倍。”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見多識廣
英文翻译:have great experience
见:[jiàn]1.看到:看见。罕见。见微知著。见义勇为。见异思迁。2.接触,遇到:怕见风。见习。3.看得出,显得出:见效。相形见绌。4.(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见上。见下。5.会晤:会见。接见。6.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见解。见地(见解)。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7.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见外。见教。见谅(原谅我)。见笑(被讥笑)。8.姓。[xiàn]1.古同“现”,出现,显露。2.古同“现”,现存。
多:1.数量大(跟“少、寡”相对):多年。多种多样。多才多艺。多快好省。2.超出原有或应有的数目;比原来的数目有所增加(跟“少”相对):这句话多了一个字。你的钱给多了,还你吧。3.过分的;不必要的:多心。多嘴。多疑。4.(用在数量词后)表示有零头:五十多岁。两丈多高。三年多。5.表示相差的程度大:他比我强多了。这样摆好看得多。6.姓。7.用在感叹句里,表示程度很高:你看他老人家多有精神!。这问题多不简单哪!8.指某种程度:无论山有多高,路有多陡,他总是走在前面。有多大劲使多大劲。
识:[shí]1.认得:识字。相识。2.知识:常识。学识。3.见解;辨别力:很有见识。远见卓识。[zhì]1.记住:博闻强识。2.标志;记号:款识。
广:[guǎng]1.多:兵多将广。大庭广众。2.扩大;扩充:推广。以广流传。3.姓。[ān]同“庵”(多用于人名)。
“见多识广”这个词,字面意思是“看得多、知道得多”,但它的内涵到底是什么?举个例子:小王在旅行中认识了不同国家的朋友,还读过上百本历史书,同事们遇到文化差异问题总爱问他。这种能快速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储备,就叫见多识广。
有人可能会问:“见多识广和死记硬背有什么区别?”关键在“消化”二字。就像导游老张,他不仅知道故宫有多少间房,还能把建筑细节和明清皇帝的故事串起来讲。这种能把信息转化为洞察力的能力,才是这个词的精髓。
现实生活中,见多识广能带来什么好处?科技公司的产品经理李姐就是个典型。她既懂编程逻辑,又研究过消费者心理学,去年设计的APP界面让用户留存率直接翻倍。这种跨领域的知识融合,往往能碰撞出意想不到的解决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获取信息的渠道正在改变。十年前可能需要跑图书馆查资料,现在通过播客、纪录片甚至短视频都能快速获取知识。但有个陷阱要注意——刷了3小时科普视频,第二天却连基本概念都复述不出来,这样的“见多”反而可能稀释思考深度。
我个人观察发现,真正的见多识广者往往带着问题去学习。就像厨师研究食材特性是为了创新菜式,程序员学设计原理是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当知识积累带有明确目标时,零散的信息才会变成解决问题的工具箱。
最后抛个有趣现象:菜市场里和摊主砍价的大妈,可能比坐在办公室的白领更懂人情世故。这说明“见识”不只存在于书本或远方,日常生活的细致观察同样是重要来源。保持对周遭世界的好奇心,或许就是成为见多识广者的第一把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