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én
  • duō
  • shí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bó wén duō shí

成语解释:博:广博;闻:见闻;识:学识。知识丰富,见闻广博

成语出处:《魏书 李业兴传》:“博闻多识,万门千户,所宜访询。”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谓语、定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博聞多識

英文翻译:well learned and informed

博闻多识的意思

博:1.(量)多;丰富:渊博。地大物博。博而不精。2.通晓:博古通今。3.大:宽衣博带。4.姓。5.博取;取得:聊博一笑。以博欢心。6.古代的一种棋戏,后来泛指赌博:博徒。博局。

闻:1.听见:听而不闻。耳闻不如目见。2.听见的事情;消息:见闻。新闻。奇闻。3.有名望的:闻人。4.名声:令闻。秽闻。5.用鼻子嗅:你闻闻这是什么味儿?6.姓。

多:1.数量大(跟“少、寡”相对):多年。多种多样。多才多艺。多快好省。2.超出原有或应有的数目;比原来的数目有所增加(跟“少”相对):这句话多了一个字。你的钱给多了,还你吧。3.过分的;不必要的:多心。多嘴。多疑。4.(用在数量词后)表示有零头:五十多岁。两丈多高。三年多。5.表示相差的程度大:他比我强多了。这样摆好看得多。6.姓。7.用在感叹句里,表示程度很高:你看他老人家多有精神!。这问题多不简单哪!8.指某种程度:无论山有多高,路有多陡,他总是走在前面。有多大劲使多大劲。

识:[shí]1.认得:识字。相识。2.知识:常识。学识。3.见解;辨别力:很有见识。远见卓识。[zhì]1.记住:博闻强识。2.标志;记号:款识。

成语评论

哎哟,说到“博闻多识”这个成语,大家第一反应是不是觉得它和“学富五车”有点像?不过啊,这俩还真有点区别。举个例子,老张这人平时爱看历史书、刷科普视频,连菜市场大妈聊八卦都能插上两嘴,邻居们总夸他“博闻多识”。您瞧,这不光得有书本知识,还得能把各种信息揉碎了用在生活里,对吧?

那有人可能要问了:“博闻多识到底有啥用?”嘿,咱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小李刚入职那会儿总被客户问懵,后来他天天午休听行业播客、周末跑展会交流,半年下来居然成了部门“百事通”。这说明啥?说穿了,知识面广就像兜里揣着万能钥匙,指不定哪个犄角旮旯的经验就能打开新机会。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怎么避免变成“知道分子”?个人觉得吧,关键得带脑子吸收。比如小王最近迷上AI绘画,他不仅研究工具用法,还专门报了艺术史网课——这种“带着问题找答案”的学习法,可比囫囵吞枣强多了。您品品,是不是这个理儿?

再往深了琢磨,博闻多识难道只是堆砌知识吗?我看未必。前两天碰到个开民宿的老板娘,她能跟游客聊本地非遗手艺,还能用大数据分析客源变化,这种把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串起来的本事,才是真功夫。所以说啊,知识的广度得搭上思考的深度,就像火锅配蘸料,那才叫够味儿!

最后提一嘴,千万别觉得“博闻多识”是聪明人的专利。咱普通人不妨试试“主题式积累法”:比方说下个月要去西安旅游,提前俩月恶补历史典故、小吃地图,连带着把地理气候也搞明白。等真到了兵马俑跟前,您给同行伙伴当解说员的成就感,保准比刷手机攻略来得带劲!

博闻多识的造句

  1. 造句 交于博闻多识的杭梦乔,但愿他能读懂上面的意思,而那“阴阳两仪混元天功”。
  2. 造句 彪之博闻多识,练悉朝仪,自是家世相传,并谙江左旧事,缄之青箱,世人谓之“王氏青箱学”。
  3. 造句 公子生长于中原,博闻多识,必知此兽之名。
  4. 造句 所以徐正阳虽然年幼,却也算得上是博闻多识!所以,张允城越是和徐正阳聊天心里就越是喜欢徐正阳。
  5. 造句 今凿而为之,植于大庭中外共瞻之地,或为博闻多识者所讥。
  6. 造句 以我们兄弟三人的怪模怪样,以神笛少侠的博闻多识,就算没见过我们,也知道我们是蜀中三怪了。
  7. 造句 他们这一行业固然需要博闻多识,但是如果知道的东西太多的话还是无法得到善终的,没有人喜欢自己的秘密会被众人知晓。
  8. 造句 远近闻名的柯罗尼地区的主教贝克莱博士,是一个足智多谋、博闻多识的人。
  9. 造句 轩辕慕后土健壮伟岸如地母,性情豪爽,心大公平,法术厚重;后土羡轩辕沧桑朴实,博闻多识,胸怀大志,更兼古铜之躯佩金刀天剑威严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