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ì guò zì sòng
成语解释:检讨自己的过错而内心自责。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吾未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连动式;作谓语;指检讨自己的过错而内心自责
繁体字形:計過自訟
英文翻译:Take care of yourself
计:1.计算:核计。共计。不计其数。数以万计。2.测量或计算度数、时间等的仪器:体温计。血压计。晴雨计。3.主意;策略;计划:计策。巧计。缓兵之计。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百年大计,质量第一。4.做计划;打算:设计。为加强安全计,制定了工厂保卫条例。5.计较;考虑:不计成败。无暇计及。6.姓。
过:[guò]1.从一个地点或时间移到另一个地点或时间;经过某个空间或时间:过来。过去。过河。过桥。过年。过节。日子越来越好过了。2.从甲方转移到乙方:过户。过账。3.使经过(某种处理):过罗。过筛子。过滤。过淋。过磅。过秤。过油肉。过过数儿。4.用眼看或用脑子回忆:过目。把昨天的事在脑子里过了一遍。5.超过(某个范围和限度):过分。过期。过犹不及。树长得过了房。6.分子结构中有过氧基(—O—O—)结构的:过硫酸根(SO5-)。过氧化氢(H2O2)。7.探望;拜访:过访。8.去世:老太太过了好几天了。9.过失(跟“功”相对):过错。记过。勇于改过。10.传染:这个病过人。11.用在动词后,表示经过:走过广场。把他送过了桥。12.用在动词后,表示掉转方向:翻过一页。他回过头看了看。13.用在动词后,表示超过或胜过:我比不过你。一匹马比得过两头驴。[guo]1.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毕:吃过饭再走。杏花和碧桃都已经开过了。2.用在动词后,表示某种行为或变化曾经发生,但并未继续到现在:他去年来过北京。我们吃过亏,上过当,有了经验了。[guō]姓。
自:1.自己:自动。自卫。自爱。自力更生。自言自语。自告奋勇。自顾不暇。不自量力。2.自然;当然: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两人久别重逢,自有许多话说。3.姓。4.从;由:自小。自此。自古。自远而近。自北京出发。选自《人民日报》。来自各国的朋友。
讼:1.在法庭上争辩是非曲直;打官司:诉讼。2.争辩是非:争讼。聚讼纷纭。
“计过自讼”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它背后的意思其实很实用。比如有人搞砸了项目,事后反复复盘:“当时如果多检查两遍数据,是不是就能避免失误?”这种主动分析自己错误的行为,就是典型的“计过自讼”。
有人可能会问:承认错误已经很痛苦了,为什么还要自己跟自己较劲?其实这和“事后诸葛亮”完全不同。比如新手司机剐蹭了车,如果只是懊恼“都怪我没看后视镜”,反而容易陷入情绪;但若具体分析“下次倒车时要把窗户摇下来听声音”,就能把失误转化为经验。重点不在于批判自己,而在于找到改进的抓手。
生活中我们常遇到这种情况:孩子考试失利,有些家长会说“你就是粗心”,这种笼统指责只会制造焦虑。换成“计过自讼”的思维,可以引导孩子具体分析:“应用题丢分是因为读题太快,还是公式记混了?”这种聚焦细节的反思,既不会否定个人价值,又能切实解决问题。
有趣的是,很多行业高手都暗合这个逻辑。运动员赛后反复观看录像,作家把废稿钉在墙上警示自己。他们不是在惩罚自己,而是在搭建进步的阶梯。就像老木匠说的:“刨子推歪了不要紧,关键要看清木纹走向。”这种思维方式,让错误从绊脚石变成了垫脚石。
当然也要注意分寸。见过有人因为迟到三分钟就写千字检讨,这反而违背了成语的本意。真正的“计过自讼”应该像修剪盆栽——剪掉枯枝是为了整体更好生长,而不是把整棵树连根拔起。把握这个尺度,自我反思才能成为成长的加速器,而不是心灵的枷锁。
下次遇到不顺心的事,不妨试试这个方法。比如网购被骗,与其骂商家无良,不如想想:“当时是什么细节让我轻信了?下次怎么快速识别可疑链接?”把注意力从“我错了”转向“怎么改”,解决问题的钥匙其实就握在自己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