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ùn
  • biàn
  • fēng
  • shē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lùn biàn fēng shēng

成语解释:议论辩驳,极生动而又风趣。

成语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七宝山座》:“惟张九龄论辩风生,升此座,余人不可阶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状语、定语;用于辩论等

繁体字形:論辯風生

英文翻译:On debate

论辩风生的意思

论:[lùn]1.分析和说明道理:评论。议论。2.分析和说明道理的言论、文章或理论:舆论。社论。历史唯物论。3.评定;看待:论罪。相提并论。4.介词。按照:论堆卖。论件计工。[lún]〔论语〕儒家经典之一。孔子弟子编纂的有关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和弟子间的谈话,涉及政治、经济、教育、道德和哲学等,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宋代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辩:争论;说明是非、真假:能言善辩。不容分辩。

风:[fēng]1.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2.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3.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4.消息,传闻:风传(chuán)(传闻)。闻风而动。5.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6.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7.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8.姓。[fěng]古同“”,讽刺。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优生优育。生于北京。2.生长: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对):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计:谋生。营生。5.生命:丧生。舍生取义。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龙活虎。8.产生;发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烧:生火。生炉子。10.姓。11.果实没有成熟(跟“熟”相对,下12.—13.同):生柿子。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夹生饭。生吃瓜果要洗净。15.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生石膏。生铁。16.生疏:生人。生字。认生。刚到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强:生凑(勉强凑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数表示感情、感觉的词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医生。20.某些副词的后缀,如“好生、怎生”等。

成语评论

论辩风生”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辩论时像风吹过一样自然流畅”,但实际怎么用?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在一场关于“是否应该延长学生午休时间”的家长会上,张老师刚提出“缩短午休能提升学习效率”,立刻有家长接话:“孩子们下午上课打瞌睡,效率反而更低!”双方你来我往列举数据、分享案例,整个会议室仿佛开启了头脑风暴模式——这就是典型的“论辩风生”。

有人可能会问:这种激烈讨论会不会伤和气?其实未必。上周社区组织的“垃圾分类方案讨论会”上,王阿姨坚持要定时定点投放,李叔却主张自由投放配合智能监管。俩人争得面红耳赤时,突然有人发现他们引用的都是同一份调研报告的不同章节,会场顿时爆发出笑声。你看,高质量的辩论反而能碰撞出共识的火花。

职场中的“论辩风生”更有意思。上个月我们部门讨论新产品定价,市场部主张低价走量,财务部坚持高端定位。双方拿着用户画像和成本核算表互不相让,吵到最激烈时,实习生突然插话:“要不分季节做动态定价?”这个看似简单的提议,后来成了我们破局的关键。有时候,激烈辩论反而能激发出最创新的点子。

为什么现代社会更需要“论辩风生”?我观察到一个有趣现象:在知识类直播中,当主播和观众就某个话题展开即时辩论时,弹幕活跃度和礼物打赏量会激增3倍以上。这说明人们不再满足于单向接受信息,更渴望通过思想交锋获得认知升级。就像朋友聚餐时,关于“AI会不会取代人类工作”的争论,往往比饭菜本身更让人回味无穷。

最后分享个个人观点:真正的“论辩风生”不该是抬杠大赛。去年参加读书会时见过两位读者争论《三体》的宇宙观,他们虽然观点对立,但每次反驳前都会先说“我理解你的角度,不过……”。这种建立在相互尊重基础上的思想碰撞,才是这个成语最美好的诠释。下次遇到观点分歧时,不妨先深呼吸,然后笑着说:“这个问题挺有意思,咱们来论辩风生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