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àn
  • shì
  • fēng
  • shē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iàn shì fēng shēng

成语解释:谓遇事雷厉风行。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赵广汉传》:“见事风生,无所回避。”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見事風生

英文翻译:See the light of the day

见事风生的意思

见:[jiàn]1.看到:看见。罕见。见微知著。见义勇为。见异思迁。2.接触,遇到:怕见风。见习。3.看得出,显得出:见效。相形见绌。4.(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见上。见下。5.会晤:会见。接见。6.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见解。见地(见解)。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7.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见外。见教。见谅(原谅我)。见笑(被讥笑)。8.姓。[xiàn]1.古同“”,出现,显露。2.古同“”,现存。

事:1.事情:国事。公事。2.事故:出事。平安无事。3.职业:谋事。4.关系;责任:回去吧,没有你的事了。5.从事:大事宣传。6.侍奉;伺候:事亲。不事王侯。

风:[fēng]1.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2.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3.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4.消息,传闻:风传(chuán)(传闻)。闻风而动。5.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6.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7.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8.姓。[fěng]古同“”,讽刺。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优生优育。生于北京。2.生长: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对):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计:谋生。营生。5.生命:丧生。舍生取义。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龙活虎。8.产生;发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烧:生火。生炉子。10.姓。11.果实没有成熟(跟“熟”相对,下12.—13.同):生柿子。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夹生饭。生吃瓜果要洗净。15.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生石膏。生铁。16.生疏:生人。生字。认生。刚到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强:生凑(勉强凑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数表示感情、感觉的词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医生。20.某些副词的后缀,如“好生、怎生”等。

成语评论

见事风生”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其实它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处理问题时反应迅速、手段灵活,就像风一样来去自如。比如公司里的小李,每次遇到突发状况都能立刻找到解决方案,同事们总开玩笑说:“你这见事风生的本事,简直像提前备好了答案!”

有人可能会问:“这种能力是天生的吗?”其实未必。观察身边那些“见事风生”的人,你会发现他们往往有两个共性:一是平时注重积累经验,就像厨师熟悉每种食材的特性;二是遇到变故时能保持冷静,如同冲浪者顺着浪头调整姿势。楼下早餐店的王阿姨就是个例子,面对顾客抱怨包子馅少,她笑着端出试吃盘:“新配方正在调试,您尝尝哪种更好?”瞬间化解矛盾。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这种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上周朋友家的智能锁半夜故障,他既没慌张砸门,也没干等锁匠,而是通过物业联系到同户型邻居,比对结构后成功复位系统。这种既讲效率又讲方法的应对方式,不正是“见事风生”的现实演绎吗?

有人认为快速反应等同于草率决定,这其实是误解。真正的见事风生需要像中医把脉般精准判断,既要看到表象,也要洞察根源。就像有经验的班主任处理学生矛盾,不会简单批评了事,而是通过谈话发现某生最近家庭变故,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培养这种能力不妨从日常小事着手。试着在下班高峰规划新路线,或在超市打折时快速心算性价比。这些看似平常的练习,就像给大脑安装“灵活模式切换器”,关键时刻就能派上用场。毕竟生活不会提前派发剧本,但我们可以选择做随时准备即兴发挥的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