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í tú lǎo mǎ
成语解释:认识路的老马。比喻熟悉情况、富有经验的人。
成语出处:先秦 韩非《韩非子 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識途老馬
英文翻译:an old horse which knows the way
识:[shí]1.认得:识字。相识。2.知识:常识。学识。3.见解;辨别力:很有见识。远见卓识。[zhì]1.记住:博闻强识。2.标志;记号:款识。
途:1.道路:路途。旅途。长途。道听途说。半途而废。用途。2.姓。
老:1.年岁大(跟“少、幼”相对):老人。老大爷。他六十多岁了,可是一点儿也不显老。2.老年人(多用作尊称):徐老。敬老院。扶老携幼。3.婉辞,指人死(多指老人,必带“了”):隔壁前天老了人了。4.对某些方面富有经验;老练:老手。老于世故。5.很久以前就存在的(跟“新”相对,下6.同):老厂。老朋友。老根据地。这种纸烟牌子很老了。7.陈旧:老脑筋。老机器。这所房子太老了。8.原来的:老脾气。老地方。9.(蔬菜)长得过了适口的时期(跟“嫩”相对,下10.同):油菜太老了。11.(食物)火候大:鸡蛋煮老了。青菜不要炒得太老。12.姓。
马:1.哺乳动物,头小,面部长,耳壳直立,颈部有鬣,四肢强健,每肢各有一蹄,善跑,尾生有长毛。是重要的力畜之一,可供拉车、耕地、乘骑等用。皮可制革。2.大:马蜂。马勺。3.姓。
提到“识途老马”,许多人会联想到“经验丰富的人能指引方向”。比如公司里刚入职的小张接到一个紧急项目,面对复杂的流程一头雾水,部门主管老王主动说:“我来带你们过一遍方案,像咱们这种传统行业,流程就像迷宫,但摸爬滚打二十年,闭着眼都能找到出口。”这场景里,“识途老马”不仅指老王对业务的熟悉,更暗示经验能减少试错成本。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老马”能识途?其实这和积累的实践智慧有关。例如社区里的李阿姨,总能精准判断菜市场哪家摊位最新鲜、价格最公道。邻居问她秘诀,她笑着说:“我在这儿买菜三十年,哪家摊主实在、哪家爱耍小聪明,看他们摆菜的架势就明白了。”这种长期观察形成的直觉,正是“识途”的关键。
不过,“老马”的经验是否永远可靠?去年旅游时遇到个有趣案例:导游老周带着团队走一条他跑了十年的山路,结果暴雨冲垮了旧道。当大家慌张时,他掏出手机查卫星地图:“别慌,咱们绕北坡走新修的木栈道,去年护林队刚开辟的路线更安全。”这说明真正的“识途老马”不仅依赖固有经验,还要保持对新变化的敏感度。
我常思考:在科技快速迭代的今天,“识途老马”的价值是否在减弱?前阵子参与数字化转型项目时,几位老工程师用三个月梳理出二十年积累的设备故障数据库,AI团队以此训练出预测模型,故障响应速度提升60%。这让我意识到,经验如同矿石,需要新技术来提炼价值,两者结合才能发挥最大作用。
生活中其实处处有“识途老马”的影子。朋友小陈想开奶茶店,特意请了退休的餐饮店长做顾问。老爷子拿着选址报告摇头:“这条街看着热闹,但下午三点后西晒严重,露天座位根本坐不住人。往东走两百米那个转角,虽然租金贵10%,但树荫下的客流更稳定。”这种细节判断,没有十几年实地观察根本学不会。
有趣的是,有些“老马”的识途能力会跨越领域。认识的一位语文老师转行做剧本杀编剧,最初大家都不看好。结果她将二十年分析课文结构的经验用在设计剧情线索上,创作的故事环环相扣,玩家直呼“像在破解语文阅读理解题”。这说明核心的思维模式比表面经验更重要,真正的“识途”是掌握解决问题的底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