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ī
  • zhī
  • xù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ī lǐ zhī xùn

成语解释:子女遵承父亲的教诲。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曰:‘学《诗》乎?’对曰:‘未也。’……曰:‘学《礼》乎?’对曰:‘未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宾语;指子女遵从父母的教诲

繁体字形:詩禮之訓

英文翻译:The precept of poetry and etiquette

诗礼之训的意思

诗:1.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集中地反映生活、抒发情感。2.(Shī)姓。

礼:1.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婚礼。丧礼。2.表示尊敬的言语或动作:礼节。敬个礼。3.礼物:送礼。献礼。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4.以礼相待:礼贤下士。5.姓。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训:1.教导;训诫:教训。训话。训词。训了他一顿。挨了一通训。2.教导或训诫的话:家训。遗训。3.训练:培训。轮训。军训。4.准则:不足为训。5.解释(词义):训诂。6.姓。

成语评论

诗礼之训”这个成语源自《论语》,指通过诗歌和礼仪教育培养品德。今天有人问:“这和现代生活有什么关系?”举个例子:小李的父母从小让他背诵古诗词,同时教他餐桌礼仪。成年后,小李不仅能引经据典化解矛盾,待人接物也显得格外得体——这就是诗礼之训的生动体现。

有人困惑:“背诗学礼真能塑造性格吗?”某中学老师做过实验:让两组学生分别接受普通德育课和融入诗词讲解的礼仪课。半年后发现,后者在集体活动中更懂得谦让,遇到争执时也习惯引用“礼之用,和为贵”来调节气氛。这说明文化熏陶能潜移默化改变行为模式。

企业培训中也有妙用。某互联网公司新员工入职时,除了技术培训,还安排《诗经》选读和商务礼仪演练。有年轻程序员起初觉得“老掉牙”,直到某次见客户时,他自然地用“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化解报价分歧,才明白诗礼教育赋予的软实力。

个人认为,现代人容易陷入“实用主义陷阱”。就像手机系统需要定期升级,心灵也需要传统文化的精神补丁。背诗不是要当文豪,学礼不是要演古装剧,而是培养触类旁通的思维方式和待人处事的“分寸感”。当00后实习生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形容团队合作时,你会发现古老智慧依然鲜活。

最近遇到件趣事:社区广场舞队为抢场地闹矛盾,居委会大妈没讲大道理,而是教大家唱《诗经·小雅》改编的歌曲。当“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的旋律响起时,剑拔弩张的气氛竟悄然消散。这或许就是诗礼之训的当代生命力——用文化基因唤醒人性中的善意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