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uǐ mì mò cè
成语解释:诡秘:隐秘难测;莫测:无法揣测。(行动、态度)。隐秘不可捉摸。
成语出处:宋 刘克庄《后村集 卷十一 和实之续邸报之一》诗:“鬼谷从横舌,终南诡秘踪。”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詭秘莫測
英文翻译:mysterious and hard to guess
诡:1.欺诈;奸猾:诡诈。诡计。2.奇异:诡形。诡观。诡异。
秘:[mì]1.秘密:秘诀。秘室。秘事。2.保守秘密:秘而不宣。秘不示人。3.罕见;稀有:秘宝。秘籍。[bì]1.译音用字,如秘鲁(国名,在南美洲)。2.姓。
莫:[mò]1.不要:莫哭。2.没有,无:莫大。莫非。莫名其妙(亦作“莫明其妙”)。3.不,不能:莫如。莫逆。莫须有。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爱莫能助。4.古同“漠”,广大。5.姓。[mù]古同“暮”。
测:1.测量:测绘。2.推测;料想:变化莫测。
提到“诡秘莫测”,很多人会联想到侦探小说里的悬案,或是深夜里突然消失的脚印。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它背后传递的是怎样的情绪?
举个例子:三国时期,诸葛亮用空城计吓退司马懿大军,城头抚琴、城门大开,看似毫无防备,实则暗藏玄机。司马懿站在城外犹豫不决,心想:“这到底是陷阱还是虚张声势?”这种信息不对等造成的心理博弈,正是“诡秘莫测”的生动体现。有人问:“为什么计谋越复杂,越让人觉得诡秘?”其实关键在于不可预测性——当人们无法用常规逻辑解读现象时,神秘感自然产生。
再看自然界:深海发光生物在漆黑水域忽明忽暗,科学家至今未能完全解析它们的交流密码。曾有探险家描述:“那些蓝光像会呼吸的暗语,明明近在眼前,却仿佛来自另一个维度。”这引发思考:“未知领域的事物必然诡秘吗?”我的观点是,诡秘感往往源自认知边界。就像百年前人类觉得雷电是宙斯的怒火,而今我们知道是云层放电,神秘面纱随着认知升级而褪去。
现代生活中,区块链技术的运作原理对多数人而言如同雾里看花。记得有位程序员朋友说:“看着代码自动执行智能合约,就像目睹魔法书里的咒语生效。”这带出另一个问题:“科技越先进会越显得诡秘吗?”我倒认为技术透明化与用户理解度存在天然断层,就像普通人不需要明白手机芯片原理也能享受其便利,这种功能性认知与底层逻辑的割裂,反而创造了新的神秘体验。
黄昏时分的竹林沙沙作响,明明知道是风吹竹叶,却总让人忍不住回头张望。这种源于本能的警惕,或许正是“诡秘莫测”最原始的样态——它既是对未知的敬畏,也是人类探索世界的永恒动力。当我们下次再遇到难以理解的事物,不妨带着这份既警惕又好奇的心态,在迷雾中寻找新的认知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