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án
  • jīn
  • lù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án jīn lùn gǔ

成语解释:从今到古无所不谈,无不评论。

成语出处:元 张可久《端正好 渔乐》:“人间开口笑樵渔,会谈今论古。”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形容谈话内容广泛

繁体字形:談今論古

英文翻译:talk about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

谈今论古的意思

谈:1.说话或讨论:漫谈。面谈。谈思想。二人谈得很投机。2.所说的话:奇谈。美谈。无稽之谈。3.姓。

今:1.现在;现代(跟“古”相对):当今。今人。厚今薄古。古为今用。2.当前的(年、天及其部分):今天。今晨。今春。3.指示代词。此;这:今番。今次。4.姓。

论:[lùn]1.分析和说明道理:评论。议论。2.分析和说明道理的言论、文章或理论:舆论。社论。历史唯物论。3.评定;看待:论罪。相提并论。4.介词。按照:论堆卖。论件计工。[lún]〔论语〕儒家经典之一。孔子弟子编纂的有关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和弟子间的谈话,涉及政治、经济、教育、道德和哲学等,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宋代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古:1.古代(跟“今”相对):远古。厚今薄古。2.经历多年的:古画。古城。这座庙古得很。3.具有古代风格的:古拙。古朴。4.真挚纯朴:人心不古。5.古体诗:五古。七古。6.姓。

成语评论

谈今论古”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聊当下的事,说过去的理”,但实际用来形容一个人既能聊现代话题,又能引经据典,甚至带点“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味儿。比如同事聚餐时,有人突然从手机短视频聊到《史记》里的故事:“你看现在网红带货火成这样,和古代丝绸之路的商队有啥区别?不都是把好东西传播出去吗?”——这句话既接了现代热点,又勾连了历史逻辑,活脱脱一个“谈今论古”现场教学。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要把古今混着聊?其实这背后藏着人类认知的底层逻辑。就像有位大学教授在讲座里说:“研究唐代科举制度,反而让我想通了当代高考改革的难点。”原来,古代选拔人才时“重文轻武”导致的阶层固化,和现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本质上都是社会流动性的困局。这种跨越时空的对照,往往能让人跳出思维定式。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老家村口修新路时,七十岁的李大爷蹲在工地旁嘀咕:“这挖掘机轰隆隆的,让我想起年轻时用扁担挑河泥修水渠。”旁人接话:“现在机器干活可比人快多啦!”李大爷却摇头:“当年两百号人唱着号子干活的热乎劲儿,现在找不着喽。”这段对话里既有技术演变的对比,又藏着集体记忆的温度,谁说普通百姓不会“谈今论古”?

值得思考的是,这种思维模式对现代人有什么用?我常觉得,就像手机里的“分屏功能”能同时处理多任务,谈今论古其实是给大脑装了个“时空分屏器”。去年参观苏州博物馆时,设计师把宋代山水画的意境融入了现代建筑的天井设计,这种古今碰撞产生的美感,单看现代设计或单纯模仿古风都达不到。或许当我们学会在时间里自由穿梭,解决问题的工具箱才会真正丰富起来。

有个现象挺有意思:越是快速变化的时代,“谈今论古”的需求反而越旺盛。你看短视频平台上,讲三国职场学的、用物理学解释《孙子兵法》的,点击量都不低。这或许印证了钱钟书说的“东海西海,心理攸同”——虽然外在形式千变万化,但人性底层的喜怒哀乐、成败得失,古今中外其实共享着同一套密码。下次遇到难题时,不妨试试这招“时空折叠术”,说不定会有意外收获。

谈今论古的造句

  1. 造句 元宵佳节红灯照,谈今论古乐呵呵……”现年已67岁的王启耀老大爷正激动的唱着自己作词的《十二月农歌》。
  2. 造句 再说谈今论古,社会趣闻,新编故事,刘姥姥更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让这个读书之家老老少少都开心,闻所未闻。
  3. 造句 从杭州到嘉兴,再到杭州,我们醉仙楼饮酒,谈今论古,遍尝美食。
  4. 造句 授课之余,何苦常常津津有味地与家长孩子谈今论古。
  5. 造句 周*理亲切的交谈,充分的说理,有意识的谈今论古,征服了代表团人员的心。
  6. 造句 夫妻携手向伟大祖国献青春今朝劳玉驾谈今论古饮千觞。
  7. 造句 途中闲暇无事,少不得谈今论古。
  8. 造句 一个罢了钓竿,一个收了斤斧,林泉下偶然相遇,是两个不识字的渔樵士大夫,他两个笑加加地谈今论古。
  9. 造句 3日在广东四会博物馆开设的“历史讲坛”上,授课老师李振鹏“谈今论古”,现场与台下100多位学生互动交流,反响热烈。

"谈今论古"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