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án
  • jīn
  • shuō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án jīn shuō gǔ

成语解释:从今到古无所不谈,无不评论。形容谈话内容广泛

成语出处:曾朴《孽海花》第五回:“仓樵谈今说古,兴高采烈,雯青只好勉强应酬。”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形容谈话内容广泛

繁体字形:谈今说古

英文翻译:On the present and the ancient

谈今说古的意思

谈:1.说话或讨论:漫谈。面谈。谈思想。二人谈得很投机。2.所说的话:奇谈。美谈。无稽之谈。3.姓。

今:1.现在;现代(跟“古”相对):当今。今人。厚今薄古。古为今用。2.当前的(年、天及其部分):今天。今晨。今春。3.指示代词。此;这:今番。今次。4.姓。

说:[shuō]1.用话来表达意思:我不会唱歌,只说了个笑话。2.解释:一说就明白。3.言论;主张:学说。著书立说。有此一说。4.责备;批评:挨说了。爸爸说了他几句。5.指说合;介绍:说婆家。6.意思上指:他这番话是说谁呢?[yuè]同“”。[shuì]用话劝说使人听从自己的意见:游说。

古:1.古代(跟“今”相对):远古。厚今薄古。2.经历多年的:古画。古城。这座庙古得很。3.具有古代风格的:古拙。古朴。4.真挚纯朴:人心不古。5.古体诗:五古。七古。6.姓。

成语评论

成语“刻舟求剑”常被用来形容死板的行为。古时候,有人坐船过河时不小心把剑掉进水里,便在船舷刻下记号,打算靠标记找剑。结果船已移动,剑却沉在原处。放到今天,这就像用十年前的方法解决新问题——比如坚持纸质记账而拒绝数字工具,效率自然低下。有人问:“为什么这个成语能流传至今?”答案很简单:它揭示了人类常犯的思维惯性错误,这种跨越时空的警示价值,让它始终鲜活。

再看“守株待兔”,原本讽刺农夫因偶然捡到撞树而死的兔子,就每天守着树桩空等。现代职场中,这种现象演变成依赖运气而非能力——例如期待客户主动上门却不做市场调研。有人质疑:“这种农耕时代的故事和现代人有何关系?”其实它直指人性中的惰性依赖,这种弱点不分古今,只看我们是否愿意直面。

“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特别有趣。古代盗贼偷铃铛时捂住自己耳朵,以为别人听不见响声。对应到现代社会,就像某些企业用虚假广告欺骗消费者,却忽略网络时代的传播速度。有读者会问:“明知会被揭穿,为何还有人这么做?”答案藏在侥幸心理里——人们总觉得自己会是例外,这种自欺欺人的心态,恰恰是成语跨越千年的生命力所在。

个人认为,成语就像文化基因的载体。当我们用“郑人买履”批评现代人盲目遵循说明书而忽视实际情况时,本质上是在讨论规则与变通的永恒命题。这些浓缩的智慧之所以能谈今说古,是因为它们抓住了人性中共通的弱点与闪光点。就像智能手机改变了交流方式,但沟通中的误解与机锋,与古人“鸿雁传书”时的微妙心理并无二致。

最后看“邯郸学步”,战国时期燕国人到邯郸学走路,结果连原本的步态都忘了。这让我想到当代教育中的盲目跟风现象——有些家长让孩子同时学五门外语和三门乐器,反而扼杀了学习兴趣。值得思考的是: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是否比古人更懂得取舍之道?或许答案就藏在那些流传千年的成语里,它们用最简单的故事,说着最深刻的道理。